首页 > 头条 > 正文
搜救失联女驴友潘小珍:睡在不断颤动的地面上
08-12 15:53:54 来源:北京青年报-深一度微信公号

北京青年报-深一度微信公号消息,“我平安,一点伤都没有。”8月11日上午10点半左右,温州人叶宝国接到一个重庆号码的来电,终于听到了妻子潘小珍的声音。他愣了下,确认是妻子的声音,想再打回去,却被更多亲人、朋友、记者的询问电话占线,手机都开始发烫。

1.jpg

潘小珍获解救后发的第一条朋友圈

8月8日晚9时19分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4小时前,50岁的潘小珍还发了一张自拍,配着“终于进入网络社会”的调侃。照片上,她戴着鸭舌帽,扎着两个大辫子,一手扶着桨,一手拿手机,身后是清澈的湖水和俊美的山峦。

当地震的消息推送到每个人的手机上时,潘小珍却再也无联系上了。24小时,48小时……叶宝国发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救援队、武警也被求助多次,每一分钟都被担心煎熬着。

“消失”的三天两夜里,潘小珍将自己野外生存的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一大早跳入“长海”游泳被人拽上来,被救援人员直呼“淡定姐”。

潘小珍是地震三天来最后一个被搜救出的“失联者”,而这60个小时,家人、朋友、搜救人员比她更加惊心动魄。

总觉下一秒就是希望

王若雪觉得找不到小姨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电话关机,然后,还是关机。”震前4小时,王若雪刚给小姨的自拍点了赞,小姨喜欢一个人旅行,户外经验丰富,王若雪起初还安慰自己,不会出事,同时不停地刷微博,看新闻,联系救援队,希望早点看到小姨的身影。

9日晚,看到死亡与受伤人数逐步上升的丈夫叶宝国坐不住了,凌晨时分,家中亲戚朋友一堆人挤得满满当当。

“不敢多想,又忍不住多想。”几次,叶宝国对王若雪小声说,期望能从这个晚辈那里找到安慰。

24小时了,叶宝国决定自己出去打探消息,留王若雪守在温州联络各种寻人渠道。

叶宝国和妻弟定了第二天最早飞成都的机票,没成想飞机晚点延迟到下午,两人坐立不安,又改签重庆,计划从重庆飞到九寨沟,可到重庆后发现去九寨沟的航班都停了。“想单独请救援人员进去搜救,找当地温州商会会长,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叶宝国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记者,期间一度传出潘小珍有消息了,却最终被证实消息有误。

10日晚,48小时过去了,电视里都在说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在电话开始忍不住带着抽泣声。“整天昏昏沉沉,魂不守舍。”叶宝国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状态。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意味着生还的可能在一分一分减少。家人甚至分析了各种不测的可能,“她会在山道上走,石头会不会落下来?或者会不会继续在长海里面,还没上岸?”每次一往坏处想,家人就会拨一次潘小珍的电话,希望下一秒就是希望。

到11日早上,王若雪第一个电话打过去是暂时无法接通。第二个重新打,是正在通话中。第三个电话打过去,手机已经关机。“感觉希望回来了。”她迅速告诉了姨夫叶宝国。

10分钟后,潘小珍的声音从手机里传了出来……此时潘小珍失踪了整整60个小时。

2.jpg

获救后和武警、蓝天队员、记者们在一起

碎石上挺进的搜救队

8月9日,震后第二天,苟少林带队的都江堰蓝天救援队正在震区搜救。中午12点,他接到温州蓝天救援转来的信息:温州籍女驴友潘小珍在震区失去联系,请求协助搜救。苟少林赶紧把信息上报给指挥中心,由259人构成的7支蓝天搜救队伍都被交代进行重点搜索。

这一天,潘小珍的消息一无所获。

10日上午10点,苟少林看到网上一则“潘小珍获救”的消息,他马上电话核实,但叶宝国并没人接到潘小珍获救的信息。

下午,进入早扎如村做安置工作的苟少林注意到自己的位置距潘小珍失联地点长海景区已经很近,上报指挥中心,要求继续挺进,搜救潘小珍。

10日清晨6点50分,当地向导提供的消息,日则保护站有10余名群众被困,武警九寨沟森林中队的12名官兵出发,却因两侧山体不断塌方,道路不通,无法继续前行。

武警阿坝森林支队参谋长韩建海对地形比较熟悉,折回到通往则查瓦沟的道路,从则查瓦沟翻山最终到达日则保护站,在解救完10名群众后,当地向导反应,则查瓦沟保护站还有三名职工被困,韩建海兵分两路,自己带着3名战士,前往长海景区。“一路上都是在碎石上攀爬。” 韩建海对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记者说。

搜寻潘小珍的都江堰蓝天救援队,在前往长海景区的路上挺进了10公里后,车辆被迫停下来,无法继续前行。天空飘起了雨,余震一次接着一次,苟少林被公路执勤的武警坚决劝回。

韩建海抵达保护站检查第一间房子时,没有发现人,于是上到观景台,打算查看一下整体情况。“我刚带人上去,就看见5个人跑出来。”韩建海下意识看了一下时间,17时47分,经询问,其中3人是保护站职工,1人是职工的女儿班春娟,1人是游客潘小珍。5人中最兴奋的就是潘小珍,喊着“武警好,解放军好。”

天气已晚,余震不断,山里没信号,刚刚走过的路,又被新的塌方石块覆盖,夜行风险太大,韩建海让大家生篝火,明早再出发。 

11日天亮,救援部队开着推土机上路清障,道路抢通后,苟少林再次带着队伍从九寨沟第三小学出发,两个钟头后到达了长海景区。

在树正寨不远的路边,苟少林见到了武警战士陪伴下的潘小珍。“粉色鸭舌帽,黄色短T恤,粉色休闲裤,她气色很好。”苟少林说。

3.jpg

回家的路上

睡在不断颤动的地面上

“地震当晚,我们并没有发现她,但她那晚就在保护站里。”班春娟是假期来帮爸爸忙的,地震发生时候她正准备睡觉,突然床上挂的衣服掉了下来,房顶的瓦片也不断往下掉。地震让几个人决定到外面找个空旷的地方过夜。

班春娟记得,那天他们就着月光,一床被子扯着睡,两边的山坡不断往下面掉石头。

“潘小珍背着包,坐在长海景区的栈道上,一个人吃饼干,海子里有条船,绑着的绳子断了,船漂到了中间。”班春娟回忆,发现潘小珍时她并不知道地震了,以为只是山体滑坡。“我们就带上她一起。”山里没信号,后来又断电,潘小珍联系不到外面。

保护站有点饼干和水,5个人一天只吃一顿,喝点水。班春娟的父亲出去探路,交代他们别乱跑,结果潘小珍忍不住,带着头也下去了,刚走不到一公里,到处都是山体滑坡下来的大石头,两边都在垮塌。

班春娟很怕,潘小珍却说没事。“她背了一个很大的包,一直走在最前面,就这样走了两个小时。”直到碰上班春娟父亲探路回来,说前面根本走不通。下午6点,他们重新回到长海的空地上,潘小珍和班春娟则合盖一张被子。9号这晚,整夜都能听见石头滚落的声音,躺着的地面不断在颤。

第二天,大家在余震中醒来,没人知道是几点。捡柴、生火、烧水,班春娟注意到饼干剩的不多了。这一天,潘小珍一直在试着找信号,安慰班春娟的同时,还给她讲野外求生技能,“我紧张,一句都听不进去”。班春娟说。

下午天快黑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武警部队。“战士带了泡面。”晚上吃饭的时候,韩建海提议每个人讲一个笑话,大家笑得都很开心。晚饭后,武警官兵和被困人员还打了会扑克,“谁输了就蹲起”,班春娟说。

在聊天中,韩建海对潘小珍印象深刻,“心理素质很好,面对突发的灾难很坦然”,韩建海这样评价。

11号早晨起床后,潘小珍不见了。韩建海听到水面传来声音,发现潘小珍正在长海游泳。韩建海大喊“赶快上来,谁让你下去的”。出于安全考虑,森警官兵赶快拉她上岸。

10点半左右,归途中的车辆上有了信号,潘小珍拨通了被困以后的第一个电话,所有人都记得她重复不断说着“平安”、“平安”。

4.jpg

接受采访

独行的“资深驴友”

“回来,家法伺候。”

8月11日下午,王若雪在小姨平安脱险后发了一条朋友圈,那是她们两人之间的调侃方式。

“其实,如果不是地震,我根本不会太担心她的,她真的超强的。”王若雪说,小姨去九寨之前,她就一直准备野外生存的东西,包里帐篷,皮划艇。本来潘小珍是要和丈夫一起去的,但叶宝国在知道妻子徒步加皮划艇的线路后,觉得太吃苦,“溜号”了。

牛群户外员工王伟中说,他负责组织牛群户外去尼泊尔的团体旅行。“潘小珍不和我们一起,她都是自己一个人走的。”王若雪说小姨在这场个人徒步尼泊尔旅行中,高反发烧还在继续走,自己挺了过来。去年去台湾参加自行车环岛行,“自行车自己带去,搬上搬下,比爷们还爷们”。

“她会在微信里的家庭群说,我要进入哪个哪个地段了,这个地段没有网络,我有几天会无法联系你们。有wifi时,她就会发一些照片。”王若雪说,小姨的户外经验,让他们的担心不会超过24小时。

和家人担忧不同,潘小珍登山驴友之一夏海鹏则一直猜测她可能正在参与当地救援行动。同样有这样猜想的,还有潘小珍的同事,作为瓯海区一中学的老师,潘小珍的“资深驴友”形象早就被同事所知。在学生眼里,骑着山地车,任何时候都戴着防尘领巾,从身边呼啸而过的一定是潘老师。

“我和她组队登过三次山,户外经验非常足”。夏海鹏说,今年4月,他们一个户外群里计划要去永嘉瓯北乌山尖徒步登山,潘小珍曾经去过,熟悉路况,所以她自告奋勇带队去。”后来在潘小珍的带领下,耗时一天,成功登顶。

让夏海鹏印象深刻的是,无论是否会用到,曾徒步攀登阿坝四姑娘山的潘小珍包里总是装备着保护绳。“她热心肠,提倡团队精神,驴友中有人体力不支的时候,她都会搭把手,一起走。她体能棒,常常冬泳。”

这两天,身在温州家中的王若雪盼着小姨回来的一刻,可她说,她再也不想经历这样的60小时了。

(原标题:搜救失联者潘小珍)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