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02-18 09:36:03 来源:新华社

驻守在漠河县北极村的北部战区陆军某部官兵在巡逻途中(2月5日摄)。

新华社消息,有一种责任,叫“为人民站岗”;有一种使命,叫“为祖国守岁”。

万家团圆时,将士未下鞍。新春佳节,在祖国数万公里边海防一线,人民子弟兵枕戈待旦,日夜守卫着和平与安宁。

从东极界碑到西陲哨所,从碧波南海到冰封北国,新华社记者走进中国东、西、南、北四极边关,走进一个个偏远艰苦热血哨所,见证着新时代边防军人正在书写的忠诚之歌。

与寂寞为伍,与严寒抗争,不惧生死,无悔青春!

面对敬意和礼赞,戍边官兵说:“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送走除夕最后的晚霞,迎来新春第一缕朝阳

“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边防连官兵在巡逻途中(2月1日摄)。

2月15日晚,除夕之夜,新疆乌恰县斯姆哈纳。

20时49分,在落日余晖映衬下,“西陲第一哨”官兵的身影更加威武挺拔。

23岁的上等兵苟鑫和22岁的下士梁飞,站在祖国最西端的岗楼上,密切监视着边境线。

“哪有一种责任有‘为人民站岗’重大?哪有一种使命有‘为祖国戍边’神圣?”在除夕夜镇守祖国西大门,为全国人民守岁,苟鑫、梁飞和战友们感到无比自豪。

黑龙江东极哨所官兵沿着黑瞎子岛上的国界线徒步巡逻(1月31日摄)。

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国东极黑瞎子岛。

当启明星悄悄隐去,天边泛起鱼肚白,新春第一天开始了。

清晨6时35分,“敬礼!”清亮的口令犹如破晓的钟声,升旗手右臂猛地一扬,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东极晨光中冉冉升起,官兵们情不自禁地高唱国歌。

每天代表祖国迎接第一缕朝阳,国旗,在哨所官兵心中有着神圣的意义。

自2008年10月14日登岛接防履行防务以来,东极哨所官兵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戍守了10年。黑瞎子岛厚重的历史,特殊的位置,让每一名官兵都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透过鲜艳夺目的国旗,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国土,什么叫使命。”大学生列兵乐垒在“国旗下的演讲”中动情地说。

在哨所监控室,班长张立亮正利用信息化视频监控系统对各点位情况进行实时巡查。

“一旦有事,一个士兵就能随时随地呼到旅长。”作为首批登岛接防士兵,张立亮见证了东极哨所10年来从徒步巡逻到立体化管控的飞跃,他说,执勤手段越来越好,执勤效率越来越高,“我们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黑龙江东极哨所步兵班班长王鲁彬演示爆破器材使用(1月31日摄)。

最高最险最忠诚,最偏最远最放心

新疆军区河尾滩边防连战士在站岗执勤(2月7日摄)。新华社发

河尾滩,这个听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地名,驻守着全军海拔最高的哨所。

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哨所因高、远、险而闻名:海拔5418米,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0%;连队距团部400多公里,最快也要12小时到达;终年冰封,四季飘雪,风力高达8级……

“90后”中士方宗庆已经是一名老边防了,连队组建那年他刚好入伍,在这个“离星星最近的哨所”一待就是8年。

身处寸草不生、藏羚羊都待不住的“生命禁区”,方宗庆和战友们每天都坚持训练:“天气好的时候,到外面练战术;下雪和刮大风的时候,就在室内练小课目,一点水分都不掺。”

“不能说躺着就是奉献。”方宗庆说,“没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怎么能守好边防?”

“从我面前150米开始,有延绵6.8公里高山防区。我们的使命,就是确保它的绝对安全。”站在仅有“立锥之地”的詹娘舍哨所,上士詹华戏称自己是“哨姓人”。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詹娘舍哨所官兵每次巡逻经过三名战友的牺牲地,都要向烈士致敬(2月5日摄)。

詹娘舍位于西藏亚东边防,海拔4655米,四周都是接近垂直的悬崖峭壁。

在这片被称为全军最险的方寸之地,一年中大雪封山期长达7个月,300天刮6级以上的大风。

在大雪封山期“喊几嗓子都能引发雪崩”的詹娘舍,从来不缺让人“泪目”的故事。

在詹华新兵入伍的那年春天,雪下得特别大。18岁的战士于辉在执勤时遭遇雪崩掉下山崖,23岁的班长靖磊磊不顾一切冲入雪中施救,一起被流雪冲走。25岁的卫生员王鑫等雪势稍稳后,再次冲入雪中。遗憾的是,雪崩再次发生了……第二天,战友们在山下几百米的雪窝中找到了全身已经冻得发黑、紧紧抱在一起的三名烈士!

“这件事,影响了我的整个军旅生涯。”詹华说,什么是职责?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战友?一系列的问题在那一瞬间找到了答案。

驻守在漠河县北极村的北部战区陆军某部官兵巡逻间隙展开训练(2月5日摄)。

去年9月入伍的“95后”战士王乐成新兵下连被分到了黑龙江漠河县北极哨所,“一下车,刚吸了第一口气,就对冷有了新认识。”

北极哨所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摄氏度。外出巡逻时,官兵们要戴着厚厚的防寒面罩、棉帽,但“风吹在脸上依旧像刀刮一样疼”。

“在最冷的地方,战士们都有一颗最热的心。”王乐成说,第一次在部队过年,“也想家,但这里的岗位更需要我。有我们在守卫边防,祖国人民才可以放心过年。”

将士守边防,祖国是后盾,人民是靠山

下士王泽群入伍第3年了,但今年却是他第一次在内蒙古边防过年。

去年6月,因所在部队任务调整,王泽群和十多名战友从海岛转战北疆,来到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三角山哨所。

2月17日,天刚蒙蒙亮,王泽群和战友们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越是节假日越要站好岗、放好哨,让各族人民尽情享受欢乐,这是边防军人的使命。”王泽群说。

哨所的墙上,悬挂着一张习近平主席同哨所官兵亲切合影的大幅照片。2014年1月26日,习主席顶着凛冽的寒风,登上58级陡峭的台阶来到哨所,在观察登记本上签下名字,同官兵们一起执勤站岗。

“每次看到照片,想到习主席离我们这么近,就会觉得心里热乎乎。”王泽群说。

室外寒风刺骨,屋内暖意融融。最近几年,为了改善哨所官兵的工作生活条件,部队为哨所更换了锅炉,新建了厨房、卫生间、活动室,当地政府给墙体加装了保温层,军民同心把寒冷结结实实地挡在外面。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詹娘舍哨所官兵通过索道运送年货(2月5日摄)。

“将士守边关,祖国是后盾,人民是靠山。”在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政委占荣华看来,随着国家和军队各方面投入的持续增加,高原边防的条件会越来越好、执勤手段会越来越先进,我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最强大的国防,在每个人的心里

“南海第一哨”华阳礁守礁战士在站岗瞭望(2月6日摄)。新华社发

2月15日,除夕,南海华阳礁。

新上礁的“95后”战士郭阅兵跟着班长蹚着及腰深的海水,一步步朝着礁盘东北侧的主权碑走去。依照老传统,他们要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子里去重描主权碑。

华阳礁地处中国南沙驻守岛礁最南端,孤礁悬外,周围风高浪急,海空情况复杂,被誉为“南海第一哨”。

30年前的除夕夜,人民海军第一次登礁驻守。一代代守礁官兵克服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祖国的“南大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海洋权益。

“这一刻,我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是如此沉重,自己的使命是这般光荣!”在一笔一画认真描完碑字后,郭阅兵说,我们一定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守好这片“祖宗海”!

新疆军区阿拉山口边防连官兵在20公里战斗体能训练中开展搜捕演练(2月6日摄)。

新疆阿拉山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中国西部最大的陆路口岸。往东,通往中国内陆;往西,通向中亚、欧洲。

2008年新兵下连,闫晓飞来到被誉为“风口第一哨”的阿拉山口,一干就是10年。他从一名列兵成长为上士,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连队的“活地图”“边防通”。

“我对防区内的沟沟坎坎,比对家里都熟悉。”闫晓飞至今铭记着刚入伍时老班长王帅领告诉他的话:“国门就是家门,你的家能随便让人进吗?你家院墙能随便让人翻吗?”

在东极哨所,让“95后”战士孙雪清“在一瞬间更加坚信自己青春无悔”的是一位参战老兵的眼泪。

去年夏天,一位曾在祖国南疆洒下热血的老兵,赶了一个大早,来到祖国最东边的界碑前,久久凝望而泪流满面。

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兵对他说,现在保卫祖国的责任就交在你们年轻一代手上了。

孙雪清参军时,本想着干两年就回家。但在去年秋天面临走留时,21岁的他主动选择了继续服役。他发现自己走不了,“已经和这片土地融在一起了”。

最忠诚的守候,在最遥远的天边;最强大的国防,在每个人的心里!

原标题: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