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工作好奇怪…… 劳动部门:职业中介收咨询费、服务费要留心
08-11 17:07:4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70811171941_副本.jpg

40多岁的刘先生和许多暑期出来打工社会实践的年轻人不同,他想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他通过网上搜索,来到沙坪坝三峡广场一家职业介绍所。可刘先生得到的“工作”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他要在商圈为这家职业中介公司拉客源。

最后,刘先生忍无可忍,决定向这家中介公司要回300元咨询费。在以各种借口拖延后,这家中介公司如今“消失”了,刘先生还发现,和他同样遭遇的不止他一人。

一份“奇怪”的工作

刘先生(化名)今年40多岁,家住巴南区。7月初,刘先生试着在网上找工作,通过一家职介网站,刘先生找到了一家名为“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介绍所”的单位,对方称能给他提供工作。

对方告诉刘先生,需要他本人到公司办理手续。于是刘先生来到位于沙坪坝三峡广场融信大厦15楼的办公地点。在缴纳了300元“咨询费”后,工作人员告诉刘先生,会尽快给他安排工作。如果没有找到工作,或是找到了工作刘先生被雇佣后,这300元可以如数退还。

“当时才知道,这家公司其实是一家职业中介公司,我起初还以为就是用人单位……”大约两三天后,刘先生得到了一份“工作”:就是为这家职业中介公司上街拉客源。

刘先生说,对方要求他去散发宣传单,让年轻人到这里来找工作。刘先生当时就有些后悔,因为这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正当工作。于是,他再次找到这家中介公司,要求退还300元咨询费。“他工作人员告诉我,因为财务的关系,要到每个月20日才能退钱,让我等几天。”

到20日已改换门庭

7月20日,也就是对方承诺的还款日期,刘先生动身前往沙坪坝。但在半路上,刘先生就感觉到一丝不对:“以前联系我的工作人员电话接不通了。”

来到融信大厦15楼7室,眼前的景象更让刘先生感觉到不妙:铁门紧锁,房间里看不到有人上班,屋里也没有开灯。

刘先生敲开了房门,里面一名女子来开门。女子告诉刘先生:“之前那家中介公司已经搬走了,现在我们这里是辅导班。”刘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要求进入房间,发现之前的办公室已经被打扫干净。

也就在刘先生等待的时候,同时又有其他人上门,他们都是有和刘先生相同遭遇的。刘先生后来告诉记者,这些来讨要“咨询费”的人,很多都是年轻人,还有刚成年的学生,想趁着暑假找份轻松的工作,社会实践。“大家都被收了300元‘咨询费’,而他们分到的工作,有的很繁重,年轻人根本干不了;有的人等了10多天,根本没拿到工作……”

随后,刘先生来到派出所报案,并到三峡广场附近的工商所反映情况。在那里他得知,已经有很多人到相关部门反映这家职业中介公司了。

至少几十人被拖欠

7月27日、28日,记者连续两天来到融信大厦15—7,屋内都没有人。从防盗门上打开的小窗口可以看到屋内的情况,桌椅板凳并没有搬走,进门处的玻璃上贴着“中华职业教育社欢迎您”的字样,但屋子里没有开灯,也没有开空调。

8月9日中午时分,记者再次来到此地,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现在这里在办一个课程辅导班,主要是在暑假期间面向中小学生,帮他们补习。他们单位和之前的职业中介公司毫无关系,“之前那家(中介公司)搬走很久了,我们在这里都租了好几周了,再过几天暑假结束,我们这里也要搬走了。”记者在门口守候时,正好这家辅导班中午下课,出来了几个背着书包的未成年人,似乎那位女工作人员所说非虚。

随后,记者找到融信大厦物管公司了解情况,物管人员表示,他们不是太清楚15-7租户的情况,之前那家职业中介公司他们也没有太多过问,“不过15-7的物管费是一直交了的。”

和刘先生同样遭遇的郑先生告诉记者,如今被这家职业中介公司拖欠“咨询费”的人有几十人之多,他们还组建了一个QQ群,大家的遭遇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少数人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劳动部门报了案,要回了自己300元的“咨询费”。

冒名收钱已遭取缔

记者根据刘先生和郑先生等人提供的“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介绍所”客服人员电话,均无法接通。该单位负责人“杨岗”的手机,虽然可以拨通,但拨通后对方便挂断了电话,再拨打过去,已处于无法接通状态。

郑先生告诉记者,虽然300元并不多,但对于一些暑期出来社会时间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次糟糕的经历,而且至今他们也不明白,这家职业公司究竟是骗子公司,还是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跑路”了。

今天上午,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来到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因为他们曾帮助一些求职者要回了这300元的“咨询费”。该局劳动保障监察科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职业中介公司的情况他们大致了解,因为之前他们也接到过多次投诉。经过他们调查,这家职业中介公司是冒名的,以职介为名收取求职者的“咨询费”。他们之后联合公安机关,取缔了这家冒名的中介公司,当时他们还组织了一些求职者进行了退款。事后,这家冒名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就不知踪影,现在他们也联系不上了。

劳动保障监察科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说,每年七八月份暑假,类似的小中介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实绝大多数都“不靠谱”。因此他们提醒求职者,遇到这类职业中介公司应当警惕,特别是对方要收取“咨询费”“服务费”“中介费”时,更多谨慎。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实习生 刘蕊 摄影 雷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