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钓鱼城之战”核心遗址重见天日
04-10 09:22: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十四年过去,这支由袁东山带队的考古队终于在年复一年的坚守中,慢慢揭开了“钓鱼城之战”的历史面纱。

nEO_IMG_1.jpg

2018年4月初,雨后初霁,在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景区内,一支考古队正在对范家堰遗址进行发掘。由南宋遗留下来的石墙石沟,在这支考古队的努力下,终于重现天日。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2.jpg

自2004年起开始对钓鱼城进行考古发掘,到此时范家堰考古工程工作接近尾声,十四年过去,这支由袁东山带队的考古队终于在年复一年的坚守中,慢慢揭开了“钓鱼城之战”的历史面纱。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3.jpg

袁东山是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亦是钓鱼城考古队的领队。年逾半百的他从事考古工作已有20余年,把生命中最黄金的岁月,献给了巴渝历史。而这座历史意义重大的钓鱼城,无疑是他坚守最为长久的考古现场。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4.jpg

钓鱼城之战是改变历史的军事杰作,但一直以来宏观的战争盛况多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缺乏考古实证支撑。而袁东山带领的考古队,改变了这一历史遗憾。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5.jpg

从南北水军码头到多面一字城墙,再到九口锅、范家堰,钓鱼城防御体系的空间布局远不止目前2.5平方公里的核心遗址范围。经过十四年的考古发现,袁东山做了如此判断。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6.jpg

七百多年前那场惊世骇俗的斗争,也近乎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不过,在寻求历史真相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只看到了结果,忽略了这个结果背后,考古工作者付出的身影。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7.jpg

对于不懂考古的人而言,考古或许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但真正献身于考古的人,却要与手里繁琐的动作与精神上的苦闷做斗争。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8.jpg

考古发掘和整理就是其中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在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每天都要对一天的工作进行记录,春夏秋冬,日晒雨淋从不停歇。两本考古工作笔记最多只够用一周,而这十四年来,这支考古队写的笔记足够拉一小车。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9.jpg

今年51岁的田素琼是这支考古队里唯一一位负责文物修复的人。“这是一个很需要时间与耐心的工作”。她说,这十四年几乎每天都与文物碎片打交道,余下还未修复的文物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修复完成。新华网 李相博 摄

nEO_IMG_10.jpg

田素琼说,除了修复文物,她还承担着下山买菜的任务。每周只下山一次,一次采购好一周的食物。而其余队员,几乎不怎么下山,长年累月与这座山上的历史遗址作伴。对于她们而言,考古绝不止十四年,而是一份终生事业。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原标题:一支考古队的十四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