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特等劳模贾平凹:写作就像母鸡下蛋,不写就难受
05-03 10:17:21 来源:青萍鹿鸣

青萍鹿鸣微信公号信息,五一劳动节前夕,国家和省上都在表彰劳动模范或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号召人们向劳动者学习致敬。笔者不知道贾平凹是否当选劳模或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但却以为贾平凹是当之无愧的劳模,而且堪称特等。何以见得?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先说说贾平凹的劳动态度。贾平凹视劳动为人的天性,他曾比喻说,他写作就像母鸡下蛋,不写就难受。他以为工作着最美丽,除了必不可少的开会活动,每天他都按时到工作室——上书房读书写作,即使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吃过饺子照样到工作室写作读书。除了午休和不得不接受的采访会客外,大部分时间在读书写作,一般每天写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五十知天命,好多和贾平凹一起出道的作家50岁以后已经封笔不写了,而贾平凹却相反,知天命之年后比以前写得更欢实了,且不说散文、中短篇小说,就说50岁以后,单长篇小说而言,15年间,他陆续创作了《秦腔》《高兴》《带灯》《古炉》《老生》《极花》《山本》等7部,平均约两年一部,这在当代作家里是首屈一指的。最近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夫子自道:50岁以后,创作欲望好像特别强烈,觉得好多东西要写。兜里有东西就要写出来,至于写得好还是不好,起码尽自己的一些力量,把它表达出来。就像鸡下蛋,鸡有蛋你不让它下它也憋得慌。他在荣获2016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的答谢词中说:我真的是牛,只耕耘,不问收成。当年《废都》出版,有人说我会炒作,实在是不了解我,冤枉我。我的这种做法或许太老旧,但我习惯了这样,又到了这般年纪,只好如此。人的能力有限,一生干不了几件事,在我也就是写作,也只会写作。至于写得好不好不论,我能做到守口如瓶,心系一处。记得延安时期有个劳动英雄叫杨步浩,耕地赛过牛,被誉为“气死牛”。笔者以为贾平凹就是当今文学界的“气死牛”。

次说说贾平凹的劳动数量。贾平凹一直没有换笔,坚持手写,第一稿先写在一个豪华笔记本上,二稿和三稿则连改带抄在稿纸背面,有时还有四稿。就拿50岁以后的7部长篇小说计,《秦腔》45.8万字,《高兴》35万字,《带灯》36万字,《老生》22.1万字,《古炉》67万字,《极花》16万字,《山本》50万字,共计271.9万字,每部小说连写带改抄一般三遍,7部共计815.7万字。平均每天写作1490字。连莫言也说贾平凹是当代作家里作品最多的人。贾平凹的右手手指已磨出厚厚的老茧就是他辛勤写作的佐证。同时他也是作家里出国甚至出省最少的人,莫言在《我眼中的贾平凹》一文中写道:“平凹先生在陕西作家、甚至在中国作家里,在他这个级别的、这个年龄段的作家里,是出国最少的一个,出了寥寥无几的几次国,而我们前几年经常一年出去五六次,最多的时候一年出去八九次。平凹兄在陕西省作家里面是出省最少的。他来北京的大学都是屈指可数。而我们这几年,可能全国的起码三分之一的大学都到过了。平凹先生出国少、出省少、应酬少,但是一直在闷着头写作,所以他的作品最多,作品的质量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而且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将近40年的历程,短篇、中篇、长篇、散文,在各个方面、各种文体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如果把贾平凹漏掉,那是不可想象的。”再说说贾平凹的劳动质量。还是以50岁以后的7部长篇小说为例,部部畅销,每部开印数几乎都在20万册以上,最近出版的《山本》精装本印数5万册,平装本印数35万册,《收获》2018春季卷《山本》专号估计印数在10册以上。如果畅销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再说说这七部小说获奖情况吧,据不完全统计,《秦腔》获得茅盾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古炉》获第四届“中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带灯》获得《当代》2013年最佳长篇小说奖、花地文学长篇小说金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老生》入选第六届中国图书势力榜;获“腾讯.商报华文好书”年度好书、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并在两大排行榜中稳居前茅、2014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老生》后记获“华文散文民间第一大奖”和在场主义散文奖单篇奖;《极花》获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评委会大奖。此外,贾平凹还荣获2016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位居榜首。

如果在中国国内畅销获奖还不足以服人的话,那么再看看贾平凹作品翻译出版情况,就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可谓贾平凹作品在海外翻译出版的丰收年,由葛浩文翻译的英文《废都》、陈安娜翻译的瑞典文《秦腔》、吉田富夫翻译的日文《老生》、安博兰翻译的法文《古炉》、《带灯》和意大利文《高兴》、胡宗锋和留学生罗宾.吉尔班克翻译的英文《土门》相继出版。德文《极花》、西班牙文《极花》《秦腔》、阿拉伯文《废都》、瑞典文《怀念狼》、俄文《晚唱》、《冰碳》等作品也在翻译之中,即将出版问世。同年8月23日,亚马逊宣布在其全球14大站点同步首发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HAPPY DREAMS)英文版,将该书介绍给遍及183个国家的亚马逊读者,这是亚马逊首次为华人作家的作品英文版举办全球性的首发活动;这本书也是2017年唯一一本入选KindeFirst项目的中国文学作品。同年12月15日,2017年亚马逊.年度阅读盛典在北京举行,贾平凹荣获海外最佳影响力的中国作家。英文版长篇小说《高兴》荣获亚马逊亚洲文学排名第一,中国文学排名第一,Kinde所有图书销售排行top100。前不久,在伦敦书展上,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英国查思出版公司签署了《山本》英文版出版合同。这恐怕是开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与国际图书出版节奏同步的先河吧。

或如周俊生所分析的那样:“更难能可贵的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不仅仅以数量庞大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入历史和现实,充满了历史的思辨和对人性的质疑、拷问,也不乏对现实的质疑。贾平凹长篇小说的这种特征在进入本世纪以后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鲜明,《秦腔》《古炉》《老生》等作品对历史的记录和反思体现了贾平凹思想的长度和深度,即使是反映现实的《带灯》和《极花》,他也没有停留在现实问题的揭露上,而是引导读者从这种现实中观照出社会历史的走向,不仅看到现实的不足,而看到现实作为历史的延伸所产生的必然性和复杂性。平心而论,在目前长篇小说创作繁荣的大环境下,一个作家写出一部长篇并不是太难的事,就创作数量而言,贾平凹很可能并不是创作长篇小说最多的一位作家,但贾平凹以他在作品中显示的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这种大气象在浩荡的中国作家队伍中却是首屈一指的。”

当然贾平凹的劳动也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他还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等诸多职务或兼职,从事大量的行政组织协调工作。同时他还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教科文卫委员,在两会期间不仅有议案,而且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最近,在全民阅读月里,贾平凹北上北京,南下上海,结合《极花》《山本》创作出版和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北大、复旦大学师生和《中华读书报》、当当网站记者及央视《朗读者》第二季主持人董卿畅谈读书心得,提倡阅读经典,把阅读作为生活甚或生命的组成部分。此外,他每年还要与若干家国内外出版社或出版公司洽谈其作品的出版或翻译输出或新书发布或签名售书事宜。隔三差五,他还要接待亲朋好友、同学同行和读者粉丝,为他们将要出版的作品集题写书名或为他们所带的成包成捆的贾氏作品签名留念。

作为一个家有老小,身兼多职,集著名作家、著名主编、著名病人于一身的贾氏如何在40余年时间创作出上千万字的作品,出版500多种作品或作品集,以多种语种翻译出版达30多种,且有不少选入大中小学教材或改编成影视或译成外文或屡获大奖呢?

首先,贾平凹视创作为生命。相传,贾平凹结婚时和新娘面对墙上的稿纸叩拜,视稿纸为神灵,反映了贾氏对文学罕见而独特的虔诚和热衷。事实上,写作成为了贾平凹的主要生命方式,他逢年过节甚至大年初一依旧笔耕不辍,外出参加会议,随身携带书稿,礼拜天为躲避干扰,躲在办公室写作,去饭馆吃饭,突然来了灵感,随手掏出烟盒撕开就写起来。在一些冗长无聊的会议上,他在笔记本上写写记记,不是记录,也不是准备发言,而是在写小说提纲,或是人物对话。有时在朋友家做客,大家谈笑风生,贾平凹突然匆匆离座,别人以为他急着出恭,其实却是潜入隔壁屋子,记下一个情节、细节或几句描绘。患病住院,在病床推出一篇又一篇作品,1994年,在《家庭》杂志上所开的专栏上的一组文章就是在医院病床上写就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以说,贾平凹是把全部精力、全部身心都用到文学事业上来了,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其次,贾平凹视生活为源泉。贾氏有生活基地和根据地,他几乎每年都要回老家商州这个生命和生活的双重基地汲取“乳汁”补充营养,他曾挂职商洛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就是为了便于到故乡体验生活。每当写作上欲有突破时,他便要回商州再去“投胎”,脱胎换骨,于是有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一系列骇俗惊世之作。每次到商州,他不是走马观花地游游看看,而是每到一地,先找县志看,了解当地历史、地理和风土民情,然后熟人找熟人,层层找下去。他曾在丹江的木排上,喝着水手的白酒,听他们与岸边洗衣挖沙的女人们作歌嬉戏,在深山野林的茅屋里,吃着主家自制的腊肉、浆水面,听男主人说古道今、女主人唱歌哼曲,夜穿荒山野林迷失方向,脚踏鸡鸣三省的白浪街石。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住到哪里,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半路上,饿了啃两口干锅盔,渴了到老乡地里拔两个萝卜。每次回到家,一进门,妻子就叫他赶紧脱光衣服去洗澡,因为衣服上爬满了小动物。他数次沿着丝绸之路、军路、油路深入戈壁沙漠,探寻历史遗迹,造访石油人、边防战士和各族人民,写出了《西路上》等充满时代气息和西部风情的优秀之作。近年来他深入甘肃定西、秦岭深处访贫问苦,创作了《定西笔记》《秦岭人家》等接地气的作品。周俊生指出:“贾平凹的长篇创作不是像一些作家一样流水作业,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浸透着他的身心的巨大付出。即以这部最新的《山本》来说,为了完成创作,他不仅调动起了自己在秦岭、商洛山区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而且集中了最近几年时间,走遍了秦岭山脉。用贾平凹自己的话来说,“已经是不少的地方了,却只为秦岭的九牛一毛,我深深体会到一只鸟飞进树林子是什么状态,一棵草长在沟壑里是什么状况。”很显然,贾平凹能够写出如此丰富的长篇小说,与他做了大量艰苦的准备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相比于一些作家的蜻蜓点水,贾平凹是真正地潜入历史,融入历史,潜入生活,融入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贾平凹不辍地啜取生活之水,才有其海纳百川方为大的创作累累硕果。

再次,有恒心者有恒产。著名作家孙犁在写给贾平凹的序中描写贾氏“像是在一块不大的园田里,在炎炎烈日之下,或细雨潆潆之中,头戴斗笠,只身一人,弯腰操作,耕耘不已的农民”。贾平凹也多次自称农夫或牧羊犬,认为作家就要像农民那样耕好自己的田,像牧羊犬一样管好自己的羊。纵观贾氏四十多年的创作之路,尽管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但他跌倒爬起,风雨兼程,从未停步,即使身患重病,遭受打击,作品被禁,名利诱惑之时,仍我行我素,排除干扰,默雷止谤,化毁为缘,转危为安,开辟新的天地。如今,贾氏名闻海内外,邀他出省出国访问、讲学乃至定居的,或请他做这顾问那理事的纷至沓来,但他不为所动,依然在自己的创作田园里辛勤地耕耘着,期望着新的收成。

贾平凹的高产和多奖也与他的为人处世不无关系,贾平凹原名平娃,父母望子顺通平安。后贾平凹自改为平凹,正视人生的崎岖不平。不幸而言中,几起几落,尤其是不惑之年间,大红大紫,大悲大苦,众叛亲离,四面楚歌。但他不是项羽般的末路英雄,而是逢凶化吉,转毁为缘的潜龙。可不,没有待几年,潜龙又看飞了,人气愈来愈旺,身体愈来愈好,作品愈写愈特,世纪之交,荣获陕西省“德艺双馨”称号,而自称农民的贾平凹引来香港凤凰电视台漂亮女记者的采访,就其人生历程,创作思想,兴趣爱好诸多方面作了广泛而深入的交谈。其实,贾氏的成功与其为人处世之道密不可分。

说起贾氏的为人处世,不少人和文章均说受释、道的影响大,往往忽略了儒对贾氏人生观的决定作用。如果列儒、道、释三家加以比较就可看出它们对待人生和处世的不同态度,佛和道都讲出家和出世,而儒家则主张入世和进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抱负,号召人们重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要立德、立功、立言,要有所作为。以此对照,贾平凹显然是积极入世,大有作为,已著有并出版上千万字的作品,可谓立言;主编《美文》《延河》,身兼全国人大代表、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可谓立功;被授予“德艺双馨”就是政府和人民对其德和言的肯定,尽管贾氏一直谦称自己成名但未成功,但著作超身的当代作家又有多少呢?

贾平凹自幼营养不良,体弱多病,上大学时又患上肝炎,学校置专舍将他隔离起来,孤独养病之际他潜心创作起来,有时不知东方之既白。后来从事专业创作,更是没明没黑地写,常常是一写一系列作品,一系列作品之后是病休,甚至住进医院。朋友曾劝这位自称著名病人的拼命三郎:已写了那么多作品,不少获国内外大奖,够可以了,封笔休养吧。但贾平凹却说:这和当官的道理一样,做了乡长谋着县长,做了县长又谋着专员,做了专员还谋着省长的位子呢。很显然,这和释道的消极处世乃至出世思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反而合乎儒家的人生观,儒家是少有闲情逸致的,不会一味地去养生,不仅要积极地改造社会,要实现远大的理想,而且在面临灾病危险时,不惜舍生取义。固然,儒家也不是不珍爱生命的,但在认识上与释、道大相径庭,儒家认为对生命的主要威胁并不来自于疾病侵袭,而是来自于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种种伤害,儒家先圣孔子对待生老病死的态度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说明儒家对疾病的基本观点,即顺其自然,既不给予过多的关注,也不太提倡采取持久的预防性的措施,因而比起释、道两家来,也就缺少有关“养生”和祛病延年的系统理论。而对于外在的人身伤害,儒家先圣们都一再提醒人们注意躲避,特别是告诫人们要防范社会性的骚扰和侵害,如政治斗争中的尔虞我诈,互相陷害,由于品行不检点而招致的人身伤害。在这方面,贾平凹有清醒地认识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在自传中,他写道:“为人为文,为夫作妇,绝权欲,弃浮华,归其天籁,必怡然平和家窠平和,则处烦嚣尘世而自立也。”尽管他的为文极潇洒,而他为人却很谨慎,甚至有些怯懦,这当然与他小时体弱个矮、自卑自缚有关,也与养光韬晦、保全身家、干点事业的心理有关,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贾平凹对此有所记述和反思,他说:“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止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对此,贾平凹在《敲门》诸作品中都有记述,并总结对待骚扰甚至伤害的办法和态度不外乎宽容、逃避和斗争。贾平凹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在我年轻时,常常为名利而产生张狂意和挫折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发笑,世事的经见,使我不敢说我已成熟,但起码,我学会了理解和包涵,无论以什么目的、方式曾经烦恼甚至受伤的人与事,我并不记恨,我理解了各人有各人的生存环境,各人有各人的思维方法,不管是正面和反面的,不论其顺耳和逆耳,对我都是一笔财富,作为人生活在世上,我都要快乐地享用。”他还不无宿命地说:她母亲对他讲怀他的时候,梦见一条巨蛇缠腰和遍地核桃,捡了又捡,捡了一怀。他说:“如果说迷信的话,我的命里有核桃运的一部分,核桃是砸着吃的,所以,我需要方方面面的敲打才能成器。”达观的心态堪比苏轼。

贾平凹的性格属外柔内刚型,柔中的释、道成分多,刚中的儒家成分多。或者说他是以出世之心干入世之事。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也曲折反映出这一点,比如《山本》的聋哑尼姑宽展师傅和瞎子中医陈先生就是佛道的化身,这一对天聋地哑分别代表了佛道的世界观,比如曾跟元虚道长学医并弄瞎眼睛逃离兵匪的陈先生养蜂以警示世人说:“让人来看的,蜂四处采花酿蜜是在削减自己的天毒哩。”人有问:“天毒?”陈先生说:“蜂有天毒,人也有天毒。”人又问:“人也有天毒?”陈先生说:“人不知道削减啊!”这与道家的为而不为无为而治何其相似乃尔。而宽展师傅的法号本身就是佛家的人生观,宽者,宽容宽恕也,展者,豁达达观也。她吹的尺八“顷刻间像是风过密林,空灵恬静,一种恍若隔世的忧虑笼罩在心上,弥漫在屋院”。贾平凹说过:“懦弱阻碍了我,懦弱又帮助了我。从小我恨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我不和他们来往。遇到一起,他愈是夸夸其谈,我愈是沉默不语,他愈是表现,我愈是隐蔽,以此抗争,但神差鬼使般,我却总是最后胜利了。”这不就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吗?凡见过贾平凹的人,都觉得他温和、平易、没脾气,也不会摆架子扎势,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和他相交,但打交道多了,就会感到他又像老人甚或老狐狸一样胸有城府和机谋,不少人都说要和贾氏深交是不容易的。当然这与贾氏在交友上吃过亏有关,特别是在他大红大紫时攀附吹捧他,又在他大悲大苦时落井下石之徒令他心寒。他在《朋友》中谈及此事写道:“如今倒坦然多了,因为当时寒心,是把朋友看成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殊不知朋友毕竟是朋友,朋友是春天的花,冬天就都没有了,朋友不一定是知己,知己不一定是朋友……”多么开阔豁达的心胸,贾平凹的为人处世由此可见一斑。

贾平凹的高产多奖也得之于其养生之道。身体健康是一,其他均为零。没有健康的身心,谈何创作?众所周知,贾平凹是著名的病人,他曾患有乙肝、痔疮,一年四季不是头痛脑热,就是感冒牙疼。住院治疗对他而言就像出差住店一样稀松随便,有一年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会,未待会结束,也许会议热烈的气氛传染了他,发起烧来.吃药打针无效,硬硬是由人护送回西安住院方才痊愈。西安地方就是邪乎,健壮如牛的路遥、邹志安相继倒下,而自称病恹恹,几度病重的贾平凹却越活越健壮,乙肝好了,痔疮做了,肚皮渐起,微微发福,作品一部一部接着出,还常飞往四面八方访问,讲学,如今又做起了西北大学的硕导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的院长和博导,带了多个研究生。看着贾平凹忙碌的身影,目睹其健旺的精神,人们不禁自问问人:贾氏莫非有老天保佑,上帝赐福,鬼神相助,要不,何以如此由病弱变健康,难道有什么返老还童之秘方,得益于哪家妙手回春之医术?

其实,贾氏没有什么秘方,也无什么医术,更无鬼神佑助,正如《国际歌》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同样,要创造自己的健康,也全靠我们自己。贾平凹的健身之道就是范例。

心态平和,坦然面对是其道之一。“既来之,则安之。”这句伟人的名言应广义地理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塌下来自有人顶,对待病尤其是顽疾应作如此观。贾平凹是个老肝炎,这是一种久治难愈的富贵病,不知看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草,打了多少点滴,严重了还不得不住院治疗。在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住院,条件是有限的,即使条件好些,毕竟是医院,那种环境氛围甚至气味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喜欢,但贾平凹在明白了生病原来是灵魂与天地自然在做微调之后,便以为有病在身就是一种审美,把白墙幻做驻云,天使般的护士所输的点滴犹如天上的甘露进入身体。“有人来探视,都突然温柔多情,说许多受感动的话,送食品,送鲜花。生了病,如立了功,多么富有,该干的都不干了,不该享受的都享受了,且四肢清闲指甲疯长,放下一切,心境恬淡,陶渊明追求的也不过这般悠然。”好了,有这种心态,天长日久,怎不大病化小,小病化了呢?果然,近年来贾平凹积健为雄,老当益壮,创作井喷,硕果累累。

与人为善,多做好事是其道之二。贾平凹在《五十大话》中写道:“还有:多做好事,把做的好事当做治病的良方;不再恨人,对待仇人应视为他是来督促自己成功者,对待朋友亦不能要求他像家人一样。”他提倡做好人好文,在1997年写给笔者的《行余集序》中勉励笔者做好人好文。去年在笔者拙著《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新书发布会上,他称赞贠恩凤和笔者是正善之人。他不仅如此说和提倡,而且如此做和践行,他为汶川地震捐款,为家乡义务写歌词《秦岭最美是商洛》,不厌其烦地为无数朋友和广大读者题写书名和签名,为笔者《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和《贾平凹纪事》读者分享会分别两次题词并两次复写,以满足作者和友人对其题词的渴望。而作者和朋友又怎不对他感恩戴德,默默祈祷他健康长寿,为读者奉献更好更多的精神大餐呢?!

精神疗法,心理暗示是其道之三。记得有一次去医院探望贾平凹,闲聊间,当着七八个人的面,孙见喜冒了一句:平凹,恐怕你这个老干部快不行了吧。众人惊疑,贾平凹却笑了。敢向病魔乃至死神微笑的人是无所畏惧和克疾致胜之人。同时也说明了他在精神上是胜利者。常言道: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同样,在生病时更应如此。贾平凹在熬中草药时,心想:药是山上的灵根异草,采来就召来了山川丛林中的钟毓光气。听着煮沸时的咕嘟声,犹如它们叽咕是酝酿着怎么扶助你,那透过了蘸湿了蒙在砂锅上的麻纸上蒸气弥漫,你似乎就看到了山之精灵在舞蹈,在歌唱,唱你的生命之曲。在贾平凹看来:人的身体每一处都会说话,除嘴有声外,各部无音,但所有的部位都能听懂话的,于是感觉会告诉心和大脑,那有病的部位精神焕发,有了千军万马的英雄同病毒战斗。所以,贾平凹在夜深人静之际常扪胸自省,检讨对身体的过度使用和透支,矫正着自己的言行过失。他也常对着身体病着的部位说话,安慰道:X呀,你对我太好了,好得使我一直不觉得你的存在。当我知道了你的部位,你却是病了。这都是我的错,请你原谅。我终于明白了在整个身子里你是多么重要,现在我要依靠你,要好好保护你了,一切都拜托你了,X!病魔也是爱听好话的,天长日久,能不被你的真诚打动吗?何况又花了那么多的钱吃药打针,甚至塞红包给病魔的天敌——大夫,病能不好敢不好吗?

素食为主,粗粮细做为其道之四。贾平凹是个素食者,而不是赶时髦的,更不受素食主义者的影响。他也吃牛羊肉,羊肉泡是他的最爱,因为牛羊肉以瘦为主,是肉类中的素食。相对而言,他平时饮食以素为主,一个人时下点面条,打个荷包蛋,放几根青菜,油盐酱醋要调好,尤其是辣椒要放足。他爱吃岐山臊子面,讲究面要薄筋光,味要酸辣香,汤要煎稀汪,煎即要煎和,要热要烫,稀即汤要多要宽,汪即油汪汪,红辣油才能有此效果。他最爱浆水面、浆水搅团和鱼鱼,面以杂粮为主,称之为杂面,即用各类豆子面揉合而成,搅团和鱼鱼以玉米(包谷)面为宜,尤以黄玉米面为佳,切成块的搅团条像金砖,鱼鱼像金蝌蚪,佐以芹菜、豆腐或豆腐皮、葱花,浇上酸香爽口的浆水,真是解馋可口。难怪,早年的贾平凹为吃一顿浆水搅团为主人写了一卷子字呢。

爱好广泛,积极休息是其道之五。众所周知,贾平凹是性情中人,爱好书画、收藏、打牌。在写作之余,贾氏常舞墨弄笔,写一幅字,绘一幅画,或看看碑帖,赏赏古玩,既调节了生活,又陶冶了性情,当然也增加了知识和收入。贾氏收藏以石头、化石、陶罐为主,也有木雕、字画、貂皮、牛头等。有不少石头是他出游时自己捡的,多以大石为主,这些石头不少是他自己设法搬运回家的,无形中锻炼了体力。据悉,一次去新疆,他收集的物品竟打了五六个包。打牌的内容也有所变化,上世纪以麻将为主,世纪之交以来以打扑克为主,二者均有健脑之功,但麻将打起来易失控,有时一玩就是通宵,随着年龄增长,贾平凹有些吃不消,而打“红桃四”、“挖坑”则轻松些,时间一般也不长,故有取代麻将之势。此外,贾平凹还爱看足球比赛,是有名的球迷,据说还是西安球迷协会的副主席呢。西安的球市好,与他和陈忠实等一批真诚忠实甚至狂热的球迷大有关系。近年来他也常围着风景优美的曲江南湖散步。除上述因素外,喜爱佛道,洒脱达观,善于养生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此就不赘述了。

在世人眼里,贾平凹似乎算不上英雄,按当今世俗的“高富帅”标准,贾平凹也许勉强够得上“富”,但与“高”和“帅”却不搭界,他的身高不足一米七,何高之有?面黑如山民,谈何帅哥?但笔者却以为并深信贾平凹是英雄,他一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硬话,但也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软事。是矮子中的巨人,是富有平民意识的英雄,也是敢于战胜自己自强不息的强者和超越自己的超人,更堪称名副其实的特等劳模。

正如莫言所言:贾平凹是对中国文学有创造性贡献的作家。作为出版人的笔者还以为,作家是出版的衣食父母,而贾平凹是对中国出版乃至世界出版有巨大贡献的作家。谨以此文献给我心目中的特等劳模贾平凹和所有劳模及一切辛勤劳动者。向特等劳模贾平凹学习致敬!向所有劳模学习致敬!向一切劳动者学习致敬!

原标题:特等劳模贾平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