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让你秒懂人类建筑史
12-14 10:49:08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

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消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从寻找洞穴,到将自己的住所建造为有光有热有wifi的居所,东西方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循环往复、更替与厘革不胜枚举,小编选择了一些主要的时间节点做成图片,希望可以直观的将其展现出来。

岩绘洞穴

约公元前25000年

这个时期太牛了——不想当画家的建筑师就不是好室内设计师!早在公元前25000年,人们就做到了建筑、室内、软装的完美结合。

1.jpg

兽皮帐篷

约公元前13000年

一些美国考古学家认为,克洛维斯人过度捕猎猛犸象造成了整个大陆猛犸象的灭绝。

嗯,用巨大的猛犸骨作为承重结构,屋顶覆盖兽皮,如此保暖或许帮助了人类度过严酷的冰河时期。

猛犸的牺牲也促成了一次材料学的进步:猛犸皮用其他动物皮代替,树枝代替了动物骨头。

2.jpg

泥砖房

公元前8000年

这种冬暖夏凉的泥砖房,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文明繁荣的基础,至今仍是许多干燥地区传统民居的典范。

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埃及、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中国、爱琴海沿岸和美洲中部的国家。

埃及的法老坟墓就是在砖泥房发展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埃及早期的帝王陵墓包括“马斯塔巴”、昭赛尔金字塔等,约公元前28世纪。)

3.jpg

干栏式

约公元前1200年

逐水而居的祖先们在湿气很重的地方,用木桩将居住空间架起来,如今在湿润的低纬度地区依旧盛行,中国南方俗称为“吊脚楼”。

4.jpg

古代希腊的建筑

公元前11世纪—前1世纪

古希腊的民族文化受古埃及与西亚文化影响,公元前5世纪中叶是古典文化时期,建筑多为石砌神庙、广场、竞技场等,最有代表性的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Parthenon(公元前447—前432年)。

5.jpg

古代罗马的建筑

约公元前8世纪—后4世纪

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2世纪),拱券结构和陶瓷构件有突出成就。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对城市街道和输水管道进行了大规模建设,还形成了罗马角斗场和浴场等公共场所。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后476年),凯旋门、记功柱、神庙等等,可谓是规模宏大、豪华富丽,详情可见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这是一本文艺复兴后三百余年建筑学的基本教材。

6.jpg

中古印度与东南亚的建筑

8—19世纪

印度的建筑遗产在莫卧儿帝国以前留存下来的以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为主。莫卧儿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以伊斯兰礼拜寺与陵墓居多,也有一些宫殿。锡兰、缅甸、柬埔寨、爪哇、尼泊尔很早便同印度、中国有往来。佛教虽自5世纪起便在其发源地印度消失,但却成为这些国家与地区的主要宗教。

7.jpg

西欧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9—15世纪

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是西欧封建社会初期(9—12世纪)与盛期(12—15世纪)的建筑,在此之前还有处于欧洲奴隶制崩溃的基督教建筑。起初,除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和修道院。

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哥特建筑以教堂为主,城市广场、市民住宅也有很大发展。尖券(来自东方)、束柱、花窗棂……是这一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

歌剧《钟楼怪人》讲述的就是15世纪发生在巴黎圣母院的爱情故事。在动荡与黑暗中,生命的惆怅与人性的卑微,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8.jpg

蒙古包

约12世纪

《马可·波罗游记》里说蒙古包是木杆和毛毡制作的圆状房屋,可以折叠,迁移时叠成一捆拉在四轮车上,搭盖时总是把门朝南等。

吃不了亏上不了当,便携蒙古包——游牧民族的最好选择。

9.jpg

欧洲的文艺复兴、巴洛克与古典主义建筑

15—19世纪

这三种建筑风格于15—19世纪先后、时而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其中,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源于法国。

文艺复兴提倡复兴古罗马建筑风格,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的穹隆,可以看做是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朵“报春✿”。

盛期于16世纪以罗马为中心,先后建造了罗马的坦比哀多、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主教堂等。

巴洛克风格简直是一片珠光宝气!

教堂神秘迷惘的氛围相当之辣眼睛!

罗马就有个萌萌哒名字的广场,名叫“波波洛”。

古典主义讲究轴线对称,空间和装饰效果上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比如卢浮宫,糅合了文艺复兴的整齐和稳定感、巴洛克的堆砌装饰,和古典主义的庄重雄伟,简直是理性美的代表。

下图为打满文艺复兴荷尔蒙的圆形穹隆。

10.jpg

20世纪的建筑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

一战后,欧洲和美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解决住房不足的问题,欧洲各国批量建造租金便宜的公共住宅。

美国则采取鼓励民众在郊外建造私有住宅的政策,同步出台的体系是房屋贷款。美国这一政策体系不仅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还振兴了汽车产业、金融业、制造业等,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密斯·凡·德·罗等建筑们师用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美国郊外的绿地上建起现代主义的白色房子,而民众追逐这种“发光的白色房子”也映射了“美国梦”的吸引力,“Less Is More”随之成为那个时代的标杆。

20世纪是一个特殊的世纪,因为直到19世纪,“拘束”被视为世界的原理,而20世纪开始“解放”。建筑家们只要一直突破“拘束”,就能“创造”。混凝土就使这样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混凝土容易造型、全世界各地通用等优势让众多建筑师爱不释手,当然也不乏活跃且富于个人特色的爱幻想的高迪、高科技派建诺曼·福斯特等建筑师。

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流行一种叫做“底部架空”的建筑手法,也就是使用细长的支柱把建筑支撑抬高,这样一来,在全球工业化的背景下,任何建筑都不用受到地形的制约,钢材、玻璃和混凝土的运用更加速了建筑业的全球化市场进程。

如今的城市里随处可见:用混凝土建造出轮廓,然后贴上或光滑或粗颗粒的纹理,这种手法在计算机绘图法中叫做“纹理映射”,极大地简化了建筑施工,也确实减少了贴面背后真实材料的缺陷。

建筑史中,单个典型建筑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时代的全部属性,专业人士往往知之而求甚解,小编想,以上内容可为建筑小白或非专业人士抛砖引玉。

(原标题:一分钟,秒懂人类建筑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