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 | 儿子物欲疯涨的背后
01-04 20:23:57 来源:张娓

张志强是一个13岁男孩的父亲,儿子5岁时,他和儿子妈妈就分手了,并早已各自成家。但这并没影响他们对儿子的爱,甚至,连儿子自己都承认离婚后的父母给他的爱更多了。

现在的问题是,儿子物质欲望很强,一到商场,什么都要,而且总盯着价格高的名牌货。衣服鞋子非阿迪耐克不要,牛奶零食要到麦德龙买进口商品。

前妻认为儿子从小有品质生活意识是好事,张志强则对儿子的疯涨的物欲感到很恐慌,他知道自己作为父亲终有一天不能满足儿子的物欲,到时父子都会很痛苦。

blob.png

和张志强面谈,我说对于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应尽可能地满足;而对物质需求,无论父母是否有能力,都不必全部满足。孩子必须学会从已经拥有中获得满足,也就是知足而乐,否则极有可能变成一个永不知足的贪婪者,一个远离快乐的可怜人。

我问张志强,尽管你声称给了儿子更多的爱,我还是希望你要清楚自己给儿子的到底是爱还仅仅是物质?

许多离异的父母习惯用物质的给予来消解心中对孩子的愧疚,这并不是一个良策,关心孩子应更多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

儿子小小年纪迷恋物质,一般有两种可能:受父母影响,和同学攀比,喜欢物质带来的快乐;同时缺少节制欲望的能力,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归为己有。告诉孩子我们的生活是自己的,完全不需要和别人一样拥有同样的东西。同样的东西带给不同人是不一样的感受,有意义的是我们的感受而非东西本身。况且,物质是无止尽的,若把快乐建立在物质满足上,那将永无满足。

blob.png

张志强陷入了沉思,我说我理解你作为父亲的担忧。

如果父母一昧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势必会给孩子两种错觉:

其一,我是中心,我的所有需要都理所当然满足。问题是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进入社会,到时谁来无条件满足他?与其让孩子长大后来经受失望和挫败,还不如从小培养他承受失望和挫败的能力。

其二,我可以不劳而获。从心理学而言,努力后的满足,才会珍惜,也才会带来成功和幸福感。可以想像,当孩子习惯不劳而获,其实就丧失了自我奋斗的动力与快乐,成为一个人生苍白的寄生虫、啃老族,而且因为幸福感缺失内心空虚就容易去寻找各种刺激来满足自我内在的需要,从而走上可怕的歧途。

blob.png

儿子迷恋物质还有一种可能是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父母给自己的爱。若是这种情况,你和前妻就需要好好反省你们爱的方式。

为人父母都想给孩子美好幸福的生活,美好幸福的生活跟物质是有一定关系,但也仅仅是一定关系。远比物质重要的是教给孩子美好幸福生活的能力。

张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