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一起读《论语》丨为政第二篇之四
06-08 21:30:05 来源:大渡口发布微信公众号

《论语》

为政第二04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参考译文】

孔子说:“(考察一个人)要看他做事的动机和目的,观察他做事的方式和方法,了解他的内心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这个人还能怎么隐藏呢?这个人还能怎么隐藏呢?”

【释词】

所以:以,为、做。所以,所为、所做之事。

所由:由,经由、经过。所由,表示过往的所行之事。

所安:用心,所存之心,存心之处。

视、观、察:此三字有浅深之次序。《榖梁传》云: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说文》:察,覆审也。

人焉廋哉:焉,即“安”,是“怎么、哪里”之意。廋(sōu),隐匿,藏匿。由上述观人之法,其人将无可藏匿。

【先贤精义】

李炳南曰:如何知人,此章“视观察”三句经文就是知人的方法。视、观、察,以浅深次第为义。“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观其所由”,这也可以说,从远处看此人如何办事,亦即由过去的特别事迹,进一步认识此人。“察其所安”,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潘维城说:“行善而安之,则善日进。有过而安之,则恶日积。”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知人之法也。视其所以行用(按:日常),观其所经从(按:过往),察其所安处也(按:存心之处)。言知人之法,但观察其终始,则人安所隐匿其情哉?再言之者,深明情不可隐也。

江熙曰:言人诚难知,以三者取之,近可识也。

康有为曰:圣人最重知人,故发观人之法。

《论语正义》曰:(《大戴礼》)又云,考其所为,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此之谓“视中”也。“视中”者,诚在其中,此见于外,以其前占其后,以其见占其隐,以其小占其大。则此,所以,所由,所安,皆是“视中”。夫子取为知人之法,盖此三语。

朱子曰: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

《四书辨疑》曰:盖“所以”者,言其现为之事也;“所由”者,言其事迹来历从由也;“所安”者,言其本心所主定止之处也。观人之道,必先视其现为之事:现所为者虽善,未可遽(jù)以为君子也;现所为者虽不善,未可遽以为小人也。须更观其事迹来历从由,以察本心所主定止之外,则王莽心主于篡汉,伊尹心主于致君,至此则君子小人善恶之实,始可判也。

《松阳讲义》曰:谓情伪之难测而世路之险巇者,此知责人而不知责己者也;谓知人之明不可学者,此知责天而不知责己者也。又须知此是论人如此,若待人之道则不然:一善可取,不忍弃也。今日学者读这章书,须将圣人观人之法先去自观,所为果有善无恶乎?所为善矣,意之所从来者果尽善乎?果心安意肯而非勉强乎?苟有纤毫未善,须痛自涤濯(zhuó),使彻内彻外,无一毫不可令圣人见,方是切己学问。

钱穆曰:此章乃由迹以观心,由事以窥意,未有观人而可以略其心意于不论者,学者其细阐之。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考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领悟出新知,这样的人就可以作老师了。”

【释词】

温:温习。

故:可以解释为“古”、“旧”。第一解:旧,即“旧所学也”,指以前学过的内容(不能单指“知识”);第二解:古,即“典故、故事”,乃至先王陈迹、前代宪章。

知新:新有两义,一是“在温故的基础上有新的领悟”,故与新就是一体两面,属于自己内在的所得;二是“温习以前所学的,学习未学的、新的知识”,则故与新就分为了两事,属于外面所得,前辈称之为“记问之学”。今取第一解。

可以为师:可以胜任为师。“温习以前所学的,能生发出新得”比“温习以前所学的,学习新的未学内容”更能为人师。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为师之法。

郑玄曰:温读如燖(xún)温之温,谓故学之熟矣,后时习之谓之温。

朱子曰: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集释》按:如朱子之说,所谓新者,即故中之新,非“故”外别有新也。)

李炳南曰:温故知新,随时吸收新知,而又研究已得之学。如此好学,可以为人师。

徐英曰:“温”是重习之意,言熟读深思而新意以出,因温故而知新也。《集解》分“新、故”为二事,是以“新”在“故”外,其说亦是,但未为惬心贵当耳。

张栻曰:温故,存起所已能者也;知新,进其所未及者也。此虽两义,而实相通。惟能温故,是以知新也。

郑汝谐曰:故者,昔之所得也;新者,今之所见也。以昔之所得者,䌷(chōu)绎之,温习之,而今之所见者又日新焉。在我者有所觉,斯可以觉他人也。

《论语稽》曰:人于故者时时寻绎之,则于故者之中每得新意,天下之义理无穷,人心之浚发亦无穷,所谓归而求之有师者是已。

《论语集释》曰:温故知新,本为己之学,非以为人。《孟子》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夫子岂沾沾焉为是计?盖师也者,我所请业请益者也。温故而知新,则所业日益,不待外求师而即可以为我师矣。(此处《论语集释》为了进一步诠释《论语稽》所言,足有启发。)

《韩李笔解》曰:仲尼称子贡云“告诸往而知来者”,此与温故知新义同。

钱穆曰:本章新故合一,教学合一,温故必求知新,能学然后能教。若仅务于记诵稗贩,不能开新,即不足以任教,义蕴深长。

顾宪成曰:忘则冷,助则热,惟温字乃是一团和气,千红万紫都向此中酝酿而出,所谓新也。

《备忘录》曰:天地间只一道理,更无“新故”。功夫只在温故,温故则能自得,自得则日新。自我观之,则古人为先觉;自后人观之,则我又为先觉,故可以为师。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释词】

器:器者,器皿,物象之名。形器既成,各有其用。如舟船用以渡江河,车舆用以行陆地,反之则不能。君子之德,则不能只如器物那样各守一用。

钱穆:器,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之所谓专家之学者近之。不器非谓无用,乃谓不专限于一材一艺之长,犹今之谓通才。后人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才艺。”才艺各有专用,器,俗称器量,器量大则可以多受。识见高则可以远视,其用不限于一材一艺。近代科学日兴,分工愈细,专家之用益显,而通才之需亦因以益亟。通瞻全局,领导群伦,尤以不器之君子为贵。此章所言,仍是一种通义,不以时代古今而变。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君子之德也。

包咸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

朱子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张栻曰:器者,具于一物。凡人可以器言者,皆以其才而论之也。器虽有小大,然其为拘于才而有限,则一也。若君子,则进于德;进于德则气质变化,而才有弗器者矣。

徐英曰:器者,拘于一用,譬如耳目口鼻,不能相通。故君子之学,不可拘于一器,必求其才之通、识之达,然后可以用周于天下矣。

康有为曰:学者之始,患不成一才以为器;成德之终,贵博学多能而不器。

《论语正义》曰:君子道无所不行,故《礼·学记》言“大道不器”,郑注,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于一物。“如”者,似也。《学记》又云:察于此者,可以有志于本矣。注云,言以学为本,则其德于民无不化,于俗无不成。案,此则学为修德之本,君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故知所本。则由明明德以及亲民,由诚意、正心、修身以及治国、平天下,措则正,施则行,复奚役役于一才一艺为哉!

钱穆曰:今试以本章与上章相参,可见一切智识与学问之背后,必须有一如人类生命活的存在。否则智识仅如登记上账簿,学问只求训练成机械,毁人以为学,则人道楛而世道之忧无穷矣。不可不深思。

李炳南曰:皇疏以“舟车殊功”比喻器的用途。舟行于水,车行于陆,各限其用。君子不器者,君子之学,不像器具那样限于一种功用。是以君子求学,不以一器自限,而须博学多闻。虽然博学多闻,犹不以器自许,而志于形器以上的道。有道便是君子儒。

《论语稽》曰:人之材质,或可小知,或可大受,各成一器,惟君子无可无不可。《周官》三百六十,皆各有所治,惟冢宰无所不统。则不器岂易言哉!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参考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君子在说之前先做,然后再说。”

【释词】

君子:君子之道。

【先贤精义】

孔安国曰:疾小人多言,而行之不周。(《正义》:周,合也、备也。小人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

郑汝谐曰:不徒言焉,而践其实,则君子之名从之。

康有为曰:先行在于未言之前,言在既行之后。凡人非言之艰,而行之艰。

钱穆曰:行在言先,言随行后,亦“敏于行而讷于言”之义。

《论语》: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君子欲讷于言。

《礼记》曰: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大戴礼记》曰:君子先行后言。又曰: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读四书大全说》曰:子贡问君子,自是问求为君子者亲切用力之功。记者概括其问语如此。因问而答之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夫子生平作圣之功吃紧处无如此言之切,亦以子贡颖悟过人,从学已深,所言所行于君子之道皆以具得,特示以入手功夫,使判然于从事之际耳。至于所言者皆其已行,而行无不至;所行者著之为言,而言皆有征。则德盛业隆,道率而教修,此唯夫子足以当之,而心法之精微,直以一语括圣公之始末。

张栻曰:君子主于行,而非以言为先也,故其言之所发,乃其力行所至,言随之也。夫主于行而后言者,为君子;则夫易于言而行不践者,是小人之归矣。

《四书反身录》曰:知得先行后言是君子,则知能言而行不逮者为小人矣。

《论语集释》曰:汉申公云“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经传言君子有二义,一谓在位之人,一谓成德之人。此章君子虽指成德而言,而义可通于在位者,故言行之际,不特君子小人之辨,实国家治乱之原。

原标题:共度此声·一起读《论语》009期丨为政第二篇之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