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渝联动丨人民调解员:为群众调解矛盾 我要工作到70岁
03-13 07:14:4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依法治国、依法治市需要人民的广泛参与。人民陪审员曹荣书、冯晓春积极参与案件庭审,坚持做到“公平、公正、监督、调解”;人民调解员陈德全善于调解群众医疗纠纷,把医患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downLoad-20180313072722_副本.jpg

周末,陈德全依然在加班。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

周末,渝北区法院附近的一条背街小巷里,很多小店面都门锁紧闭,但小巷尽头的一个小门市还开着,这里是渝北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我要工作到70岁!”64岁的医调委主任陈德全说,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民调解员,今后群众遇到难解的纠纷矛盾第一想到的是找调解员。

先忙“群众事”再忙私事

昨天上午11点,陈德全一边整理着资料,一边等着当事双方来签订“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风险告知书”。前不久,发生了一起美容医疗纠纷,平时当事双方都没空,于是陈德全约他们在周末来签订责任书。

“周末加班是常事,有时周六周日两天都不能休息。群众的事情,得先忙完,然后再忙自己的事儿。”陈德全说,自从他担任渝北区医调委主任以来,十个周末里有七八个周末都要加班。工作日时,早上7点30分左右,他就会到办公室,忙到傍晚6点才下班。而周末,他也是上午8点到单位,忙完手上的事才能回家过周末。

吃过午饭,陈德全打算“下班”了,他要赶回北碚老家,雇工人修缮一下老家的房子。“晚上又要赶回渝北,因为周一的事情特别多。”

从校长到人民调解员

陈德全以前是北碚区一所中学的校长。由于要照顾患病的老母亲,他未到退休年龄就告别了教育工作。2013年,陈德全由渝北区司法局推荐,被医调委聘任为调解员。2014年初,陈德全担任医调委主任。

第一次独当一面的调解经历,令陈德全记忆犹新:2014年2月10日,杨女士因为“腹痛伴呕吐”到渝北当地一家中心卫生院外科就诊,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杨女士因此成为植物人。事发1个月后,情绪激动的家属聚集了三四十人,将医院围得水泄不通。陈德全接到司法局通知,当晚10点就赶到了医院。刚到现场时,家属以为他是帮医院说话,激动得把他的包都抢过去扔了。

“等他们心情平复了,再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劝他们坐下来和医院协商解决。”陈德全说,经过9天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医疗调解成功率99%

每天早上7点半,陈德全准时开始一天的工作。如果没有接到案情,他通常一整天都在办公室整理卷宗,写材料。一旦出现纠纷,即便正在就餐,他也会三口两口吃完,赶紧去工作。

这样的工作节奏,家里人很不解:“都是过了60岁的人了,还这么工作。如果工作轻松就算了,可这份工作不但得罪人,有时还要被人骂,可能还会挨拳头,值得吗?”

陈德全说,既然选择了人民调解员这份工作,那就要做好。陈德全上任以来,成功调解医疗纠纷近200件,调解成功率达99%,医疗纠纷调解协议履行率100%。陈德全被重庆市司法局评为“重庆市人民调解能手”,还被渝北区司法局授予“优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称号。

让更多人了解调解员

陈德全说,以前患者家属在遇到医疗事故后,都会找医院方闹事,“大事大闹,小事小闹”。而医院方则大多采取“爱告就去法院告”的态度。这样一来,医患矛盾就会急剧激化,甚至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如今,许多医院在与患者家属发生矛盾后,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医调委,找他们来“主持公道”;另一方面,患者家属也是这样。”陈德全回忆说,去年年底,渝北区一家医院为一位患者进行手术后,患者死亡。院方很快就给陈德全打来电话,希望他从中调解此事。“医院的电话刚挂断,患者家属也打来电话,同样希望我们来解决。”

“医患双方都这么信任调解员,这是我们工作的动力!”陈德全说,下一步打算加大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提升群众知晓度。“让更多群众了解人民调解员,有矛盾就找调解员!”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也让群众的根本权益得到了维护。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中_副本.jp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