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将士们是如何区分敌我的?方法很简单
文史07-09 08:15:04
关注

大家应该都很喜欢古代的战争剧吧,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们。大家在看电视剧时普遍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将士们在打仗时总是会一窝风地冲上去,总感觉他们分不清楚敌方我方,然后却互相纠缠乱砍在一起,然而这种问题在古代也确实是存在的。所以古代各国就会想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第一种,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在军服和装备上下功夫,也会在颜色上划分一些标准。举个例子,比如汉朝将士们和匈奴人的军服就有很大的差别,这样也有利于在战场上区分敌我。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中国古代战争中,还有一部分时候是内部战乱,将士们的武器或军服,在很大程度上都极其相似,怎么办?这个时候就得通过另一种办法来解决了。

另一种区分方式就是双方军旗的差异。在中国古代,将士们所处哪一方,军旗上就会有哪一方统帅(指挥官)的姓氏(名字)。而且在古代战争中,大部分统帅都会在战阵中的一个特定区域指挥将士冲锋陷阵,统帅的旗帜只要还没有倒下,就意味着指挥依然在进行,统帅还在,将士们就不会军心涣散。所以,我们在电视剧中也经常看到一个场景就是,哪一方的军旗倒了,哪一方的将士就会落荒而逃,因为他们也搞不清楚己方的状况了。

但又有人会问,古代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万一军队里的将士不识字,或者认错旗帜上的字,那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就得依靠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区分敌我方了,例如历史上的赤眉军,也就是通过眉毛的颜色来识别是不是自己人。还有一种方式是缠巾,简而言之就是在胳膊或者头上戴一条巾以示与敌方的区别,例如黄巾军、红巾军等等。

而在有些纪律相对比较严格的军队里,比如戚家军,他们会执行严格的军法,通过各种方法来维持自己的队形并区分将帅。

不过,即便有很多种区分方法,真正在战场上打起来,一方军队仍然避免不了自相践踏或残杀的情况发生。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军队无法完全做到不误伤自己,只能将这种失误降低到最小。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