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 > 正文
中国国家地理马宏杰推荐 | 中国的“水上吉普赛人” 渐行渐远的疍家人
08-09 11:30:05 来源:上游新闻

IMG_7785 21.jpg

本期推荐:《三亚疍家人》 作者:杨威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为三亚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海南省纪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嗨,接住,大西瓜!》、《无声的战斗》、《巾国不让须眉》、《模特下乡》、《一个海岛六个兵》、《喜迎新娘》等。作品曾获得中国地市报摄影作品银奖,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2009年上海国际“朗静山摄影艺术”大赛金牌奖,纪实组照《生活行走在水上的三亚疍家人》获第八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提名奖。1995年被授予“海南省十佳摄影新星”称号、2003年被评为“海南省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2013年被三亚市政府授予“三亚市优秀专家”称号。

所谓“疍民”,以船为家、逐水而居,被称为“水上的吉普赛人”。岁月流转,越来越多的疍家人上岸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一艘艘疍家艇载着渔歌渐行渐远。图为三亚市南边海渔港停靠的疍家人渔船。

关于“疍家”的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图为三亚疍家人把泡沫板当成摆渡工具在大船间穿梭。

疍民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证实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疍民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现在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广西的北海、防城港、海南三亚等沿海地区 。图为疍家妇女凭着在海上练就的平衡能力,随便借助漂浮在水中的木头,也能畅通无阻地行走。

疍家人的女当家勤劳持家,早出晚归。每天清晨,她们划着泡沫筏子把当天的肉菜食品买回船上。

由于靠近大海,大风大浪让疍民的生存时刻受到威胁。打鱼也很难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于是,一部分疍民开始向岸上悄悄发展,演变成为具有新的生活方式的“两栖疍民”。图为疍家女人里里外外操持家务都是一把好手。

渡口上的疍家女。

每当渔船靠岸,疍家女人就赶紧骑车回到陆地上的家,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犒劳一家老小。

疍家女在水上的功夫了得,轻松地在两只船间跨越。

在捕渔间歇的疍家渔民,他们是与大海搏斗的汉子。

休渔期间疍家男人照看自己的孩子。

疍家人一家老小,乘着小船去走亲戚。

摆渡的疍家老人在侯客的间隙,索性在船上小睡一会。

疍家人水性好,他们站在渡船的顶上,全然不怕落水。

每当渔讯到来,疍家渔民驾驶着渔船从三亚城区穿过驶向大海。

小舢板始终是疍家人的交通工具。疍家人的孩子很小就学会摇橹渡船。

疍家人的后代在老船遗骸上玩耍。

疍家人的孩子打小就得适应在海边的生存技能。

疍家人的孩子早当家,疍家小孩从采用传统方式烧火做饭。

如今在海上捕鱼已越来越困难,许多疍家人都改去搞海水养殖,同时做起了海鲜排挡生意。

疍家人昔日的生活场景如今已不复存在,一疍家妇女在陆地上晾衣服。

在船上长大的疍家小孩。

疍家人在岸边晒的鱼干。

高楼林立的城区,日益压缩疍家人居住地。漂浮在水上的传统疍家民居与不远处的高楼楼形成巨大的反差。

疍家人昔日居住的“疍家棚”如今已难觅踪影。

特约记者 杨威胜 摄

责编 周瑄 谢平军 实习编辑 蒲沫男 张昕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