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重庆沙坪坝区,千年古镇磁器口,接踵而至的游客,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吆喝师,站在店铺门口,扯着嗓子吆喝,是他们每天的工作。
春节前,上游新闻记者拜访了三位职业吆喝师,他们的吆喝声成为古镇一道风景。而磁器口有近二十位这样的专职吆喝师。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就找到了三位职业吆喝师。
37岁的唐小刚,长寿人。皮肤黝黑,说话沉稳,中气十足,站在一家老字号糍粑店门口,嘴皮一翻动,抑扬顿挫的吆喝声立马就来。
“来哟!这边请哟!手工糍粑,新鲜现做,好吃又不贵,价格又实惠,纯手工,纯天然,老传统,老味道……”他的吆喝声似乎有种魔力,但凡听上一两遍,脑海里就会一直盘旋着那个旋律和节奏。
吆喝词是他自己想的,与同事们不断推敲、打磨,最后经安老板同意,成为“招牌吆喝声“。他总结说,吆喝的词需要轻松,节奏快,听着过耳不忘,又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唐小刚的搭档,今年23岁的冯鹏是南充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跑销售,送过外卖,得到老板的赏识,当了店长。然而,店长不仅仅只是操持,为了提升业绩,让更多人了解到,
作为店长,冯鹏为这个家店付出了心血,也希望能有更多客人关注,生意不太好的时候就试着吆喝。慢慢的成了“主业“。于是他和唐小刚,一个喊完了,换另一个,如此轮换。慢慢的,他又发现两个人一起喊,效果最好,但前提是节拍拿得准,默契。图为唐小刚和冯鹏吃完中饭就要出去“吆喝”。
刚开始时吆喝半个小时嗓子就痛,发炎,吃了消炎药继续喊。一年多下来已经习惯了,依然会痛,但自己能。工商管理专业的冯鹏喜欢思考,比如,中午是高峰期,人多,处于饥饿状态也更容易消费,于是成为他们喊得最卖力的时段。
32岁的忠县人王建建的吆喝风格,擅长用“不好吃你打我脸——“ 配合着甩出一个妖娆的笑容。惹得游客忍俊不禁,纷纷掏出相机拍照。他说,让客人开心的笑,买不买不重要,那只是附带的生意。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纪文伶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