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小伙精“雕”乡村生活
近日,记者前往巴南区石龙镇大兴村办公室,了解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走到早已锁定的村办公室,傻眼了,大兴村办公室“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重庆古御工艺厂”的牌子,“古御堂”里还有四五间门面摆设着精美木雕作品,价值不菲。于是,记者等待“古御堂”堂主归来。
▲ 父子俩切磋木雕技艺
▲ 老艺人精雕细刻
▲ 周奎和木雕作品《鲲鹏展翅》
▲ 木雕作品《万古长青》
▲ 木雕《春夏秋冬》获奖证书
村里为创业者找地,接通水电气
记者正疑惑“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为啥村办公室主动‘让’了呢?”石龙镇大兴村村主任陈鳌迎了过来,伸出粗大的手表示欢迎。记者显然被这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并好奇地谈了疑问。陈鳌乐呵呵地说:“杨记者!今非昔比,我们村高姿态欢迎技术人才回乡创业,当从事木雕工艺的周奎回乡创业苦于‘无用武之地’时,我们村为方便创业者,主动让出原村办公室,给创业者提供展示的空间,还租用土地做厂房。”正听得过瘾时,一辆车戛然而止,周奎刚销售产品回来,风尘仆仆,疲惫中带着喜悦。周奎一边陪我们参观古御堂展厅、生产区和原料区,一边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周奎看着村主任陈鳌这么关心,很是感激,告诉记者:“村里搬迁办公室,老村办公室因为交通便利,很多人都‘盯’着这块肥肉。村书记何久才和陈主任主动推荐我,建议将老村办公室作为木雕创作基地,给予合理的租金,既盘活了嫌弃的集体资金,又给回乡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得到了石龙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后,村主任陈鳌积极组织人员对老村办公室的水电气等基本使用设施进行修复,确保古御工艺厂正常使用。
不务“正”业,歪打正着
2005年暑假,走出中学大门的周奎,在一家服装厂体验生活的同时,得到一则消息: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广电集团联合打造一个影视动画教、研、产基地,招生的同时,还可以给部分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这个消息让周奎着实动了心,他很想升学,可家境—— 一家三代六口,父亲在家照顾一瘫一病的爷爷和婆婆,全家每月仅有母亲在外打工的700元收入,这让懂事的他难以启口,苦思冥想后,郑重向父母亲呈交了一份“保证书”,到美院学习,并在重庆电视台少儿频道视美动画艺术有限公司谋到了勤工俭学的实习岗位,完成动漫制作学业,还选修了泥塑专业。这份勤工俭学的岗位,一干就是七年。穷人家的孩子醒事早,周奎一方面随父亲十里八乡地收购着木头,一方面又不断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实于实践中,四年美院生活,所学的知识,结识的老师,见识的雕塑,使他脑洞大开,泥巴可以做泥塑,木头可以做木雕。其实,艺术是相通的,泥塑是“做加法”,木雕是“做减法”,他对木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记者问他:“你舍弃了你的主业动漫,还有高薪,后悔不?”周奎笑笑:“后悔啥?人总得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
10年磨一剑,剑已变成锋利的雕刻刀,入木三分,不差毫厘。经过10年艰苦打拼,周奎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积累了一些创业资金,2014年回到巴南区石龙镇大兴村创业,于2015年6月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重庆古御工艺品有限公司。经营木雕、榫卯家具、木结构附属雕刻,以及木材收购、加工、设计、销售;家具、家居用品、美术品工艺品装饰品等设计制作加工。
带动就业,精“雕”乡村生活
“有了创业的雄心,有了创业的启动资金,有了自己的公司,但是总得项目落地呀!好在区、镇、村都支持。”周奎说起回乡创业受到的“优待”喜形于色。村主任陈鳌指着展厅后边的工作车间和原料区说:“杨记者!你看,我们村里边除了主动提供老村办公室外,还用心协调农户的土地,周奎买回来的原料才能堆放,木雕加工才有地方。”
在周奎的加工厂,记者看到厂房足有200吨形壮各异的木头,大多呈现黑色或棕色。收这些木头光是运费就花了近20万,把这些原材料做成成品,起码得花个四五百万。周奎经过美院学习扎实深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金丝楠木等木料的识别,几乎不会失误。他收取贵重的原材料不惜血本,最贵的达到每斤300—500元。周奎介绍,这些宝贝如何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还需要精雕细刻才行。不同工种的师傅工资待遇也相差很大,精雕工每月可达到2.3万元,浅雕工每月8000元,打磨工(学徒)每月3500元。平常请的工人在10人左右,订单多业务忙的时候达到20多人,大多是本地木匠。精雕工在外聘请来做,比如做“十八罗汉”,每个罗汉最矮的1.9米,最高的2.8米,相当靠技术,工人师傅精心打磨,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十八罗汉”现已经被订购,总价70万元左右。
村里的农户也很支持周奎回乡发展,造福家乡。石龙镇大兴村长五间组的韦会元,今年 47岁了,这些年一直在外做零工,或空闲时在家里做农活和跑摩的,收入一直不高,后来母亲脚受伤,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就近照顾。周奎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带薪培训韦会元,做木雕打磨和木工基本活,第一月开始就达到3500元,今年开始根据工作效果将再涨工资。韦会元很是知足:“再也不东奔西跑了,周总教我一技之长,既可在家门口就业,也方便我照顾母亲。”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周奎深知这个道理,也深爱着青山绿水的家乡。经过反复思考后,将完全生态环保的根雕木作产业在家乡发展可谓是两全其美,既能逐渐增加本地乡亲们的就业机会,也能将废弃的木屑木粉收集起来给相邻的农户肥土或种菌使用。而今,祖辈留下来的木作技艺现已被列为重庆市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的工艺是采用“原传手”的做法,即选用原生态的根艺或实木,使用传统的木刻、榫卯工艺进行手工创作完成,最后利用本地特产的大漆树产出的土漆对木作产品进行刷漆保护,使木雕工艺产品精美、灵动、生态、环保。
鲲鹏展翅,在乡村振兴路上圆梦
在古御堂的展厅里,有一件“镇馆之宝”——鲲鹏展翅,高1.2米,宽1.8米,整尊木雕没有镶接,依木造形,云鹰天然,势冲云霄一般。记者问起这尊大雕的来由,周奎说:“这是为自己公司设计的形象标志,几家大公司高价求索,我和父亲均没同意。”在鲲鹏展翅旁边的展架上赫然贴着一张获奖证书:“周奎创作的木雕《春夏秋冬》在2017年第六届中国(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得第二届‘工匠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其实,周奎等工匠这些年创作了《万里长青》《巴渝花板床》《镂空四条屏》等佳作。
采访间,见他的妻子一直在一旁安静地串着一串串佛珠,为其分类贴标签,记者从中了解到这些佛珠的来龙去脉,古御堂加工的工艺佛珠,相当大一部分被重庆本地和外地的寺庙或旅游景点批量采购,开店以来,定单每月每季尤其重大节日有增无减。展厅里边木雕等工艺品从几十元到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采取网上销售等形式,销路较广。
周奎从身无分文立契求学到目前拥有巴南、渝中区洪崖洞、江北三家店堂和一个2000平米的加工厂,从徒步翻山越岭收购木材,到开着大奔市里省外参加活动签订合同,他靠的是一份坚守、坚信、坚持,一种永不言弃的执着,一种刻骨的热爱和追求,而他,立志要做驾驭雕刀下故事和神话的主人!
当记者问到:“目前最想得到的提升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读研,提升雕刻技艺,经营上了规模后可以请专业人士来管理,拓展营销范围,共同投资兴业。”
谈及未来发展,周奎侃侃而谈:“结合乡村振兴,培养一批木雕技术工人,目前石龙镇有美院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具有木工基础的木匠约200人,吸纳在外打工者回乡就业;结合农商,打造‘石龙木雕之乡’,在农家乐布置根雕,推广木雕艺术,推销木雕工艺品;结合农文旅,借助石龙镇覃家大院、石龙老街、杨氏庄园等,发扬巴渝木作文化;成立巴渝木作工作室,传授、交流技艺,体验木雕制作;建立巴渝木作博物馆,展示木雕工艺品、全木家装、巴渝木作老物件、巴渝早期民俗生活农耕工具等,传承非遗,普及非遗;规划金丝楠苗圃,园艺盆景展示区和自然件根艺户外展示区。”
30多岁的周奎,他的梦想,就像鲲鹏展翅。我们相信,未来优秀的设计者必须有独到的眼界和技艺,才可能引领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他要圆自己的梦,他要让脑海里的一个个构思,变成蓝图,变成现实。周奎,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记者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