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双龙镇回龙场村:特色产业成村民长期增收的保障

看丰都移动端2018-04-18 14:22

村民掏箱装包

春天的双龙镇,万物复苏,云烟缭绕的回龙场村,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村民们开始不停歇地忙碌起来,挖地、移栽包谷苗……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昔日的贫困村,一些巨大变化出现在眼前,一种久违的干事激情,正在这个昔日沉寂的村庄上演。

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当天,记者乘车来到村里,一条条密如蜘蛛网的公路遍布全村。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22.4公里道路全部硬化,其中硬化村社道路共18.4公里,新修泥结石路4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100%,修建7个村民小组人行便道共12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该镇相关负责人陈兴权告诉记者,2016年底,回龙场村达到脱贫标准,成功脱贫。

提起村里的道路,村民孙小梅颇有感触,她丈夫一直从事杀猪行业,七八年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养殖场,都是在村里或其他邻近村收购农户喂养的肥猪,最初靠请村民抬猪,后来修起了泥巴路,收到一定数量过后,租一辆小货车进村把猪运到场上,遇到下雨天车辆陷进泥巴,既耗时又费力,让他伤透脑筋,“你看,现在便民路都修到家门口,再方便不过了。”孙小梅说。

记者在梯青路一侧看到,一幢白色小楼房前,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这是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村上每天都安排有人员值班,绝对不能让老百姓办事多跑路。”该村党支部书记隆长彦告诉记者,村里还建起了6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医疗器械齐备,并配备1名医生,群众的小病已不出村子了。

据介绍,村里这几年新修安全饮用水池3口,解决了500余农户的饮水难题,同时引导村民自己打井、引流溪水等,村里再也没有挑水吃的现象。

“近三年来,我们改建危旧房12户,改造C、D级危房23户。”陈兴权说,如今村民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全部得到充分保障。

今年74岁的易永华家原有房屋年久失修,地基沉降、墙体裂缝,房屋局部倾斜,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就会满屋透风还漏雨,存在安全隐患,属于D级危房。如今,一幢两层高的楼房已不再让他成天忧心忡忡,“现在自来水也接到了屋门口,方便得很。”易永华说,他还希望借助农村“四改”,尽快把土地坝硬化了,秋天晒包谷、稻谷就不愁了。

三大产业成村民收入支柱

记者在回龙场村七组看到,正在劳作的村民把土地掏成沟壑状,土堆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黑色袋子,经打听,得知村民们正在种植葛根。

前两年,村里成立了葛根合作社,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葛根。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合作社还与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于当时经验不足,特别是没有及时做好排水设施,产量一直上不去,打消了村民的积极性。”该村村委会主任李亚洲说。

但因葛根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可以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展前景比较可观,村里还是决定将葛根作为特色产业继续发展。“我们组织人手,专门到虎威葛根种植基地学习技术。”九堡盛鼎葛根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说,前两年合作社种植的500亩葛根效益不理想,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现在掌握了种植要领,一定亲自带头让村民把产业壮大起来。

记者看到,一块块掏成沟壑状的土堆上,向术英正和其他村民用塑料袋装些泥土放在上面,“等葛根长根须的时候,方便剪掉多余的,只留主根,达到规定的斤数,价格会高很多。”向术英说,她们学到了葛根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移栽、打枝、刨根、排水等工序。

随后记者来到回龙场村五组,看到向国正带领七八个村民在挖南瓜窝,“这里还要安排一垄,基本上每亩在40窝左右。”向国指着五组两边山坡上空着的荒地,计划在这里种下几十亩南瓜,他已经联系好了今后的销路。

而在该村四组的楠竹苗基地,一行行茂盛的竹苗绿油油的,随风飘动,和着流水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声音,还有刚刚栽下的幼苗,一箱一箱整齐划一,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村民甘淑华正拿着竹苗进行补栽。

“为村民给钱送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消除穷根。这些年,我们从增强村里的‘造血功能’出发,培育葛根、南瓜、楠竹苗等农业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该镇党委宣传委员黄仕海告诉记者。

陈兴权说,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让不少闲置土地得到利用,无劳动能力的家庭每年收取土地流转费,有劳力无技术和资金的家庭,可以到种植基地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免费学习技术,自己今后可以小规模发展,让村民长期稳定增收。

记者 杜成波

责编news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