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用3万张照片记录丰都40年沧桑巨变
郑瑞舜记录丰都的摄影作品刊发在各种画册上
丰都县龙河东新区,新县城所在地。龙城华府小区一套一室一厅房屋内,客厅沙发上散落着各种大红色的荣誉证书,冲洗好的照片堆积如山,不少已泛黄甚至脱色。
房主是有着“丰都照相第一人”的郑瑞舜。在他眼中,最引以为豪的,是用手中相机记录了丰都的历史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近40年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张《开镰》照片促姻缘
郑瑞舜迄今共计拍下了多少张照片,已无从统计。用他的话说,保守3万张是肯定有的。
这张照片促成了一段姻缘
在众多照片中,一张拍摄于1972年名为《开镰》的照片,至今烙印在郑瑞舜的脑海深处。因为,正是这张照片牵红线,促成了一段幸福的姻缘。
尽管郑瑞舜精心保存,但40年时间过去,照片开始泛黄。黑白照片画面中,一名身穿格子衬衣的年轻女子笑靥如花,露出整齐而又洁白的牙齿。戴着斗笠,马尾辫置于胸前的她,拿着镰刀的右手,环抱着刚收割的稻谷,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
当时正值8月底,郑瑞舜结伴前往永兴乡采风。途经大脚板桥时,遇到了时年不到18岁的蒋素珍,皮肤黝黑,笑起来像一朵花儿一样。“是不是有点像后来李春波演唱的‘小芳’原型?”郑瑞舜边问边答,还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照片冲洗出来后,展出在了丰都县委的宣传橱窗内。郑瑞舜记得是次日,恰逢高中毕业的王新亚找到了他,说被照片中女子的娇容所打动,“随后,根据我提供的地址信息,王新亚主动去到永兴乡落户。”
再后来,两人喜结连理,组建了美满的家庭。如今,每当提及郑瑞舜,不管王新亚还是蒋素珍,都有说不尽的感激。在他们心中,郑瑞舜就如月老一般。
“全国最佳民俗风情奖”
用丰都县委宣传部张志宇的话说,郑瑞舜就是丰都县境内公认的“照相第一人”,有着“摄影界翘楚”的美誉。而这一点,得到了行内多名摄影爱好者的认可。
郑老的摄影作品刊发在各种画册上
陪伴郑老的照相机
受聘当地摄影家学会名誉主席
不放过身边的美景
郑瑞舜清楚地记得,初次接触相机是在1961年,邻居从外地带回来的。加上有着美术功底,学习加上琢磨,很快他便成为了行家里手。四川畜牧学院毕业后,去到乡镇一所中学教书的他收入有限,买台相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每次照相都需找邻居借。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郑瑞舜拿出3个月的工资,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海鸥牌4B双镜头。
迄今,71岁的老伴张录华都还在打趣他。“当时,是我们一家最困难的时候,下有3个娃娃需要抚养,上面还有老人。但是没得法,他爱好。”张录华笑笑。
在张录华的脑海中,如果不是前后好几次搬家,郑瑞舜冲洗出来的照片,可能一间屋子都堆不下,还包括不少未能冲洗出来的胶卷。
直至2000年退休后,郑瑞舜将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照相上。哪怕是客厅阳台绽放的鲜花,也是绝好的拍摄素材。
“谈不上啥经济效益,入不敷出的多。”在摄影生涯内,郑瑞舜获得过诸多荣誉,包括《鬼国鼙鼓》摘得三峡摄影大赛“全国最佳民俗风情奖”。
获奖作品《鬼国鼙鼓》
郑瑞舜的家中,至今还收藏着一本名为《中国三峡》的画册,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重达6公斤,里面的10多幅作品出自他之手。
“光稿费就有3000多元呢。”一丝微笑掠过郑瑞舜的脸颊,在1993年,这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引起行内不少人的艳羡。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摄影界有句名言,叫“做时代的有心人”。对此,郑瑞舜有着自己的深刻领悟。
郑瑞舜用相机,不仅记录下了儿女成长的欢声笑语,更是见证了丰都的历史变迁,尤其是近40年,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发展。
2016年4月,修葺一新的名山与丰都新县城隔江相望。
新城将从这里崛起。1992年3月20日,丰都新县城奠基,一座新城将从这里拔地而起。
从1988年起,丰都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大型庙会。每次,都会有郑瑞舜的身影,雷打不动。在他眼中,受限于娱乐方式有限,感觉当时的氛围比现在还要闹热得多。
1989年4月第二届丰都庙会人潮如涌。
张录华表示,不管老县城还是搬迁之后的新县城,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有老伴的足迹,对丰都的鬼文化更是了如指掌。
2000年3月,即将搬迁的丰都老县城。
除了央视专题报道,郑瑞舜的作品还远赴法国展出过。他坦言,年轻的时候,还比较在乎荣誉,现在岁数大了,也就看淡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就算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碗口粗细的木棒搭成人字形,上面捆好绳索对青菜头进行晾晒。手中只有50毫米的镜头,角度不好取,郑瑞舜就钻到了架子里面,从下往上的视角成像。而这组榨菜制作组照,曾获得原市摄协主席段荣昌的高度赞誉。
记录榨菜的传统生产流程
同样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画面中,两车夫一前一后招呼着运送河沙的马车。
郑瑞舜于1978年拍摄于丰都县名山镇的一张照片,如今,车夫张帮国和杨凤华,早已成为了丰都县境内知名的开发商。
晨曦初照。1978年11月,改革开放之初,丰都县两位退伍军人用耕地的牛拉河沙,逐渐发家致富。
10月9日,丰都县委宣传部以《78岁丰都老人的相机底片里,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为题,编发进“看丰都”客户端。截至14日19时,5天时间,该文阅读量已超8万人次。用丰都县委外宣办主任王琰的话说,这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郑友 摄影 毕克勤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