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融 涪陵榨菜迎蓬勃发展

人民网-重庆频道刘政宁 黄亚辉2018-07-30 11:10

“青菜头,白露收,土窖育,成翡翠,开坛万家香。”在重庆市涪陵区,这首儿歌传唱了很久,久到一提到涪陵,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榨菜。

榨菜入口脆、韧,回味以鲜咸为主,不断咀嚼茎肉,则百味生。正是这种百味,让涪陵榨菜成为了现代人的餐桌上宠儿。随着榨菜需求量的增加,一场关于传统古法窖藏与现代化生产的“博弈”逐渐显现。

在智能化生产蓬勃发展的今天,涪陵榨菜是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智能化技术有机结合?近日,记者走进重庆涪陵榨菜集团和重庆市辣妹子集团进行实地探访。

双手育“翡翠”

盛夏的山城,烈日炎炎。“今年天气太热,温度对榨菜的影响太大,这种高温容易让榨菜里的微生物变得更活跃。”重庆市辣妹子集团原料技师李文林是传统榨菜第八代传承人,他拿起一颗榨菜,在嘴里咂摸了很久,无奈地摇摇头:“跟我想象的,还差一点。”

“我从十几岁就跟着师傅做榨菜,最大的感触就是,你不能亏它,你亏它,它肯定亏你。”只有榨菜才能让这个巴渝汉子打开话匣。

白露前后,整个涪陵是绿色的,田地里的青菜头是涪陵人的希望,这也是李文林最爱的季节。少年时,跟着师傅学榨菜,第一堂课就是挑选原材料。“太小,剃茎后肉少,太大,入口的脆度不够。”为了挑选好的原材料,李文林常常蹲在地头,用手拨开叶子,一颗颗地看。

“榨菜是会‘呼吸’的,只有用手去‘聆听’、用舌尖去感受,才能洞悉它的秘密。”从穿菜上架、切丝晾晒、淘洗除杂到最后装坛窖藏,制作一坛好榨菜,李文林最大的‘法宝’,就是用手去揉捏它的茎肉,用嘴巴咂摸它的醇香,只有经过了自己这一关,这一坛好菜才能面对食客。

“我钟情于传统手法,因为整个制作过程,都是一种文化传承。”李文林掀开榨菜坛子,“你看,丝瓜瓤和玉米皮当塞子,这样植物的清香会和发酵的榨菜进行交融。”李文林时常感慨:“不是榨菜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它。”

匠心造精品

“干净出好菜,匠心出精品。”在重庆涪陵榨菜集团的宣传栏上,这几个大字最为显眼。标准化车间里,工人们身着白色防护服,全副武装,只为一袋袋榨菜能安全送入食客口中。

3条生产线,24小时作业,每条生产线日产量30吨,一天近100吨的榨菜,从工厂走入千家万户。在这里,时间的魔法被科技“揭秘”,传统榨菜工艺与现代化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榨菜要服务更多人,传统的窖藏生产,怎么能满足如此大的需求?”重庆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和榨菜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论起现代化生产榨菜,他无疑是当地的领头人。

“制作传统榨菜,‘三腌三榨’是核心,通过研究这个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微生物菌群、含盐量、含酸量等指标,我们能赋予榨菜最传统的本味。”在赵平眼里,榨菜的制作流程,被分解为一个个指标、像素,通过指标叠加和像素堆积,传统榨菜的图卷自然就能展开。

“之所以用精准的标尺去卡量榨菜,是因为要对食客负责,吃进他们嘴里的榨菜,除了本味醇厚,更要卫生、安全、健康。”赵平认为食品安全是他们的“天”,为了头顶得住“天”,入职员工的第一次培训,就要把食品安全理念嵌在心里。除此之外,专业人员巡查、专业体系保障、原辅材料安全指标检验、过程通查、出厂检验、市场抽样调查,每一包榨菜都要过这层层“难关”,才能成为食客餐桌上的“真经”。

产业蓬勃发展

李文林于传统承袭中,得悟做榨菜跟做人同源的道理。赵平在现代化生产中,寻找到满足大众味觉记忆的法门,二者看似殊途,实则同归于一,都是为了那一颗颗“翡翠”、那一道风味。

无论浸淫这个行业多久,他们始终以新人的姿态面对食客。赵平每年要花大量时间去调研,“辣味、口感、盐度、香气哪一个不能让食客满意,我们就静下心研究。”李文林则不断地去农户家里“取经”,“在我们涪陵,每一家的榨菜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我始终在找寻最美的风味。”

现代化和传统工艺在他们的眼里,并不矛盾,两者齐头并进,彼此相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两者不断调试,相互影响,共同把青菜头玉成“翡翠”。

正是由于现代工艺的加入,涪陵榨菜产业蓬勃发展。预计到2020年,涪陵青菜头种植面积将达到73万亩,总产量达到165万吨,产销成品榨菜50万吨,附产物综合开发5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150亿元。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