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服务基层30余年 他只做了一件事

新华网2018-06-22 16:56

从事基层调解工作30余年,杨永根共计化解矛盾纠纷近两千件次。图为杨永根在金凤“老杨群工站”内为群众调解劳资纠纷。新华网赵紫东 摄

新华网重庆6月22日电(赵紫东) 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以担当和责任化解矛盾。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杨永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0余年,化解矛盾近两千件次。他还总结出 “人法德理事”群众工作五字法等传授给年轻调解员,当地群众编成一句顺口溜:“有事找老杨,老杨帮您忙;金凤一群‘杨’,专帮百姓忙”。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在金凤镇一居民家中,杨永根正在为一对中年男女进行调解。

“我妈一把年纪了,你还跟她吵架,你心里在想着什么!”男方朝着女方大声嚷嚷,女方啜泣不止。

原来,由于婆媳关系,在一件琐事上俩人发生矛盾,女方和婆婆拌嘴,男方知道后要离婚。眼见俩人争吵越来越凶,邻居将杨永根请到了现场调解。

杨永根听完原委,首先就安抚女方,“妹子,这些年你为这个家付出很多,我们外人也是看在眼里的。平常家里也是和和气气的,现在有必要上升到和老公离婚的地步吗?”杨永根话锋一转,又对男方说:“你老婆为这个家,操持内外,你就不能大度点吗?”……

男方听完一番劝解后,连忙向女方道歉,承认自己太过激动,会好好和老婆过日子。

这对夫妻是杨永根三十多年来接待几千名群众中的两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能做好调解工作,主要还是邻里认为他公平、公正。

“杨永根站在矛盾双方的位置考虑问题,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金凤镇党委书记周文杨认为,老杨这些年靠的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搞调解,缺不了法律来支撑。为了做好工作,杨永根自学法律知识,带着法条搞调解,变身“法律达人”。图为杨永根在工作之余自学法律知识。新华网赵紫东 摄

“土农民”变身“法律达人”

“以情动人,以法服人。”这是杨永根的口头禅。近些年,随着城市不断扩张,不少企业落户金凤镇,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也让原本农村单一的矛盾多元化起来。

杨永根说,以前农村生活比较简单,是非曲直清晰明了。现在纠纷多元化,很多都是需要依靠法律知识才能解决。于是,杨永根在工作之余一边摸索调解经验,一边自学法律知识。

“我是守着央视《拍案说法》节目看哦。”杨永根说,通过这种案例式自学,加上组织提供的各类培训,现在也算是一位“法律达人”了。生活中的纠纷,基本上一眼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先讲道理,以情感人,再翻出法条给当事双方一一解释,矛盾也就化解得差不多了。

去年,金凤镇九凤村的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企业,租金却被拖欠。村民和企业多次协商无果,找到了杨永根。

杨永根拿着村民和企业签署的合同,带着《合同法》,就去搞调解。

“张总,你看合同上违约条款很清楚,《合同法》也载明了你们的违约后果。”杨永根找到企业负责人,开篇直捣黄龙。“去法院起诉,100%是村民胜诉,你还要出诉讼费,律师费,划不来啊”。

和企业负责人几番交流,不到10天时间,村民就收到了40万元土地租金。“老杨说起道理来,确实厉害,”当事村民田佳佩服的说。

“老杨群工”覆盖金凤全镇,通过站、室、点三级联动,形成了1站10室150点,零距离的为群众提供调解服务。图为杨永根在朱家院子群工点了解情况。新华网赵紫东 摄

站、室、点 织牢矛盾调解网

2016年,金凤镇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出‘“大党建、大政法、大群工、大民生、大和谐”,总结提炼杨永根同志长期扎根基层、从事信访调解工作的方法经验,形成“人法德理事”群众工作五字法。同时,整合多方资源和群众工作力量,成立“老杨群众工作站”,在8个村居和园区成立工作室,在农村院落和楼栋成立群工点,实现站、室、点三级联动,线上线下零距离全覆盖为群众提供调解服务。

2017年,镇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交巡警等部门也派出工作人员入驻“老杨群众工作站”,建立联系制度,围绕各自职能,进一步方便矛盾调处。自2016年以来,“老杨群工”接访下访3483人次,协调兑付民工工资4461余万元,涉及2970余人。去年以来,实现群众信访问题100%回复,群工事项办理满意率99%。

今年1月,金凤镇一些村民因为某房地产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准备去阻工,并索赔2万元。

“这个事是群工室的同志反映过来的。”杨永根说,得益于问题发现的早,在还没有阻工的时候,就将当事双方邀请过来协调,综治、派出所、司法等各部门的同志根据自身职能,一起做双方的工作,形成了合力,避免了事态扩大,村民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

通过老带新的方式,杨永根带出了50多个“小杨”来搞调解工作。图为杨永根在和“小杨”们交流经验。新华网赵紫东 摄

“老杨”牵“小杨”,“小杨”挑大梁

从事调解工作30多年的杨永根年纪大了,在工作中,老杨将自己的工作方法传授给一批“小杨”,金凤镇调解工作现在是靠50多个“小杨”在挑大梁。

“我是‘老杨群众工作站’的高巾,我不姓杨,但你们可以叫我‘小杨’,因为我是老杨的徒弟之一。”高巾在工作站里老成服众,是调解一把好手。

“干调解,一定要干得、挨得、饿得、等得、忍得。”高巾笑着说,跟着杨永根“学艺”期间,看到人间百态。

“有时候,矛盾双方在调解室里情绪波动比较大,甚至会对骂、动手打人。这时师父总是默默坐在一旁,从对话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高巾说道。

和培养高巾一样,杨永根如今已培养出了50多个“小杨”。现在“金凤一群‘杨’,专帮百姓忙”口号在金凤越来越响亮。(完)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