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农家书屋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农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惠民工程,被国家列为公共文化服务五大工程之一。自2007年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基本普及和覆盖。开州区农家书屋工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推进开州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面临一系列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家书屋情况介绍
开州区以建设村级活动中心为契机,建设了448个村级“农家书屋”、781个文化中心户(外借点),各配置了价值1.6万余元的图书和3个书架、报刊夹、灭火器等设备。为充分发挥书屋作用,建立了以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为依托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对所有图书、报刊杂志、音像制品进行了分类、编码、登记,完善了“五统一”等规章制度,每年开展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2次以上,书屋每周开放时间40小时以上,年接待群众近10万人次。
二、农家书屋建设成效
农家书屋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实现全部行政村全覆盖,农家书屋成为农民朋友了解政策、学习知识、促进和谐的大家园。
(一)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民的精神家园
通过农家书屋的建设,开州把种类众多、内容实用的图书、影像制品和报刊送到了农民群众的家门口,老年人爱读的“养生”书,中青年实用的“科技”书,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书等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少儿等类别的出版物都兼顾,解决了农民群众读书看报难的问题,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开州把农家书屋和农村党员教育中心结合起来,使农家书屋成为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成为广大农民的“精神家园”。
(二)农家书屋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大平台
通过农家书屋建设,农闲的时候农民会到农家书屋查阅农业、科技书籍,部分地方的农家书屋还会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等,使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到种养殖方面的技术,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长沙镇福成村农家书屋通过举办培训种植新品种柑橘技术讲座,让不少农民年收入翻了一翻;丰乐街道乌杨村熊万圣通过学习科技书籍上的技术,在自家果园种植了不同季节的水果,不但有效提高水果产量,还提高了品质。水果供不应求,早早就被外地客商预定一空,区内市场都没货。这些成功的创业典型,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对阅读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
(三)农家书屋逐渐成为农民群众交流沟通的“和谐屋”
农家书屋建设传播了新思想、新观念,树立了新风尚,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健康、文明成为农民群众的一致目标追求。开州区利用农家书屋广泛开展如“我的书屋我的家”“快乐农家农民科技阅读竞赛”等活动,有效引导农民读书用书,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许多邻里矛盾得到化解。
三、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
(一)使用率偏低
一是资源整合不到位。目前不少部门在村级都建有文化设施,与农家书屋相近的有远程教育室,功能的相似造成重复建设,也在一定程度分流了农家书屋的读者。二是阅读氛围不浓厚。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员结构主要为老人和儿童,青壮年阅读人群较少,目前接收信息渠道多元化,也导致阅读人群减少。三是图书配送缺乏针对性。农家书屋建设阶段的图书基本由市上统一配送,没有体现群众需求和地方差异,部分图书并不符合读者需求,更新也不及时,降低了农家书屋的吸引力。
(二)管理欠规范
一是资产权属不明晰,监管责任难落实。目前农家书屋的资产基本由中央、市配送,图书、设施被下发后,主要由村(社区)负责管理,没有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不能全面的对村(社区)农家书屋进行监管,容易造成资源丢失。二是管理人员不专业,图书使用难规范。目前各村基本由村干部兼职管理农家书屋,由于管理人员工作繁重,投入到农家书屋的精力有限,加之年龄、文化背景、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难以实现对图书的推荐宣传和对农民群众的阅读指导,不利于书屋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
(三)经费不明确
农家书屋作为民生工程,各级财政以物质配送和项目经费的形式对其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但是农家书屋的后续资金难以保证农家书屋的日常运作,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补贴、设施设备的维护、图书补充更新等运作费用不足。二是农家书屋的补充经费使用渠道单一,大多仅仅被用于图书更新,由于图书借阅率低,导致大量图书浪费。
四、农家书屋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农家书屋管理使用办法作为指导农家书屋管理使用,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规范资金使用、推动资源整合、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水平。根据农家书屋年度工作要求,制定开州区农家书屋管理年度工作方案,对每年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活动开展、品牌书屋打造等重点工作进行细致安排,明确工作要求。
(二)健全农家书屋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农家书屋图书更新机制,根据基层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努力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选好配好图书。落实区级政府管理主体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将农家书屋纳入镇乡街道综合目标考核。加强管理员培训,努力提高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农民读书活动,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农民群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引导科技致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农家书屋定期报送制度,各乡镇街道每季度末汇总报送各个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图书借阅、读书活动开展情况,动态掌握农家书屋使用管理情况。
(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农村阅读推广是一个持久而浩大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仅仅靠政府行政手段无法有效推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使其专业性、有效性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专业组织机构对农家书屋进行托管,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读书“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与企业、慈善会、爱心人士等联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原则,共同建设农家书屋,保证书屋可持续发展。以文艺活动、读书会、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为载体,将农家书屋的功能、作用体现出来,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在农民中的影响力。
(四)加强监管培训,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对图书和其它设备的登记管理,并进行定期检查评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强化对农村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坚决扫除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进入农家书屋。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他们素质的提升,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农民读书活动等,培养农民群众爱读书的习惯。使农家书屋切实服务“三农”,真正成为农村的“文化大讲堂”,农民的“文化粮仓”。
(作者单位: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