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成梁平乡村振兴新引擎

08-06 09:12/梁平日报 王亚同 张 巧

重庆日报记者王亚同实习生张巧

一年多来,梁平区金带镇仁和村村民杨万定深刻感受到了身边的新变化:原本杂乱荒芜的桑园,摇身一变成了彩稻“调色”的农耕体验基地;无人问津的苗圃变身桂花文化主题公园,引来游人如织;村里东一家西一家陆续改造农房,办起了农家乐……

变化源于当地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自去年7月成为我市“1+3”田园综合体试点以来,梁平区双桂田园综合体坚持“姓农兴农”宗旨,积极探索精品农业、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升级,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村的面貌,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田园综合体成乡村振兴载体

田园综合体是集精品农业示范、乡村旅游、宜居宜业康养、农民增收标杆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形态。去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随后,梁平双桂田园综合体被纳入我市“1+3”试点项目之一。

去年7月,梁平区启动双桂田园综合体建设。经过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建议和多轮专家论证,去年11月,双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获得通过。规划明确了突出“农本、生态、融合、创新、持续”理念,提出以梁平柚为主导产业,依托双桂堂禅宗文化和特色农耕文化,重点建设“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六大支撑体系。

一年多来,梁平区围绕梁平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新建梁平柚标准化柚园1500亩,机械化标准化柚园1000亩。同时,新建2200亩高标准农田,油化改造道路13公里,彩化人行步道3.4公里,新建停车场4个。

作为梁平全域旅游行动的重要一环,该田园综合体还协同双桂堂、滑石寨、百年张鸭子等文化和工业旅游资源,推出了梁平双桂田园一日游精品路线。今年1月,核心景区桂香天地、彩稻空间两个农文旅融合景点正式开园,迅即成为梁平的热门旅游景点。

从纯农业到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双桂田园综合体在建设伊始就确立了以梁平柚产业为主导,以桂、竹、稻、荷、渔等产业为辅的产业化路径,在做大做强农业的基础上,逐渐由单纯卖农产品向卖深加工商品、旅游风景转变。

一直以来,金带镇群众都是主要种植水稻和梁平柚。鉴于此,该区利用其现有的柚园和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上下游产业,目前已围绕梁平柚开发出柚皮糖、柚子酒等10余种产品,并加快了农旅融合景观打造。此外,当地还在推广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利用工厂化育秧设施成功培育出彩色水稻,打造了数百亩彩色水稻景观。

双桂田园综合体规划区内不仅有悠久的农耕基础,更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被誉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的双桂堂、4A级景区滑石寨等都在其中。因此,梁平区将该综合体定位为“双桂田园·农禅福地”,统筹进行农旅融合联动布局。

随着规划图逐渐成为“实景”,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傍上旅游快车,开起了各有特色的农家乐。“浩胜农庄”业主蒋浩以前一直在万州打拼,回到村里开起农家乐后,一年收入10多万元。按规划,梁平将围绕“柚、桂、稻、荷、渔、竹”为主题打造特色旅游片区,不久,将有更多村民加入其中。

共建共享造福村民

在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针对“地从哪里来”“谁来干”“红利怎样分配”等问题,梁平区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坚守“姓农兴农”本底,大胆探索提出了“共建、共享、共赢”模式。

针对“地从哪里来”,当地成立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统一整体实测承包地,农户按第二轮承包人口数平分股份和取得租金保底收入。去年12月,金带镇仁和村以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参与产业发展,使得业主流转土地的过程更顺畅,村民通过入股将土地资源变资产从而获益,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

此外,金带镇还在各村社成立了劳务股份合作社,将农民按其特长、就业意愿,分别组成多支队伍有效对接项目区用工需求。一年多来,当地村民通过提供安保、保洁和绿化服务,已累计取得劳务收入1000多万元。在产业发展中,梁平还在各村社组建柚子、农家乐及民宿等专业合作社,仁和村就通过村里的民宿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一条旅游食宿服务专业街区。

“家家有事干、户户能增收,村集体经济将不断壮大。”梁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充分发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优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合作社为载体,大胆探索共建共享共赢机制,初步实现了田园综合体与周边农户利益的紧密联结。

(据2018年8月5日《重庆日报》2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