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应是在线旅游底色
桂从路
一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规则和治理一刻也不能缺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论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在诗和远方获得身心放松,旅游已经成为大众日常休闲的重要方式。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与此同时,品质游、定制游、跨境游等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一边是旺盛的旅游意愿,一边是日益多元、个性的旅游需求,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不断满足着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也激发了日渐丰厚的市场。
一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规则和治理一刻也不能缺席。旅游产业之所以保持旺盛势头,政策推陈出新、监管优化升级是重要原因。近年来,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完善行业的顶层设计,到实施“鹰眼计划”“利剑行动”破除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顽疾,再到开展“黑导游”专项整治斩断非法利益链条,旅游管理部门在维护市场秩序上的努力有目共睹。围绕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建章立制上重点着墨,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不仅大大调动了居民外出旅游的意愿,也让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为牢固。
然而也要看到,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旧的问题虽然得到有效克服,但一些新问题、新苗头值得警惕。这其中,在线旅游就是一个亟须规范的领域。网上预订酒店入住时一波三折,让原本轻松愉悦的假期败兴而归,事后长达半年的投诉,平台方却置若罔闻……不久前,媒体曝光某网上订票平台存在的各种“陷阱”。对此,北京市旅游委约谈该企业负责人,要求迅速整改、立即下架不合格旅游产品。现实中,遭遇类似情况的消费者不在少数。除了捆绑销售、退票难等套路,大数据杀熟、虚假宣传让人防不胜防,泄露个人隐私、霸王条款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凡此种种,让人们的体验大打折扣。
作为“互联网 ”的产品创新,在线旅游为消费者提供了诸多便利。但说到底,旅游离不开“品质”二字。据统计,去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7384.1亿元,2018年可能超过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在线平台倘若一味热衷于靠资本力量跑马圈地,忽视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提升,无疑是舍本逐末,即便能够取得一时成功,长久来看将会丧失用户信任和市场空间。在一家旅游投诉平台上,7月份138条投诉信息中,涉及在线旅游企业就有111条,占总投诉量的80.4%。投诉的日益增加,反映出用户的不满情绪,需要相关企业正视问题、认真反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行业发展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单靠企业自身难以根除,需要用治理升级护航旅游的美好时代,让高品质成为在线旅游的底色。近年来,从成立在线旅游市场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到制定出台《旅行社在线经营与服务规范》,再到相关部门对问题企业及时约谈、处罚督促整改,诸多举措让在线旅游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还需要管理部门主动作为。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体系,让在线旅游从无序生长走向科学、合理、有序;另一方面将监督端口前移,把资质入口、产品模式、服务供给等全流程监管起来。
互联网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旅游业搭乘上数字化的快车。以治理升级规范新兴旅游经济的产业形态,祛除快速发展的乱象,方能对接好人们日益旺盛的旅游需求,迎来旅游的美好时代。据8月28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