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如何破解麻竹笋产量及收益下降的趋势?双河街道探索出振兴麻竹产业的有效经验——实施“宜机化改造+菜园式管理”助民增收

荣昌新闻网2018-07-13 12:07

已破土的竹笋。

麻竹林中施肥。

“一亩麻竹配头猪,带活荣昌两支柱”。作为“中国麻竹笋之乡”的荣昌,历来十分重视麻竹产业的发展,全区共发展麻竹15万亩,仅双河街道就有近3万亩麻竹。

竹叶可出口韩国等地,麻竹是做纸最佳原材料,竹笋是市民喜爱的菜品,麻竹可谓周身是宝。但随着市场因素及管理水平的影响,我区部分镇街已出现麻竹笋产量减少、收益下降的趋势,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真正给农户带来效益?双河街道立足实际,鼓励培育种植大户,对辖区内麻竹实施“宜机化改造 菜园式管理”,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给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现状:粗放式管理

使麻竹笋产量及收益双下降

记者来到双河街道金佛社区4组,映入眼帘的是一丛丛良莠不齐的麻竹。丛林中,大的麻竹直径在十厘米左右,小的仅两、三厘米,且有不少已经干枯的麻竹夹杂其中。

“这里的麻竹缺水、少肥,管理不到位,以至于麻竹笋少,麻竹叶也是稀稀拉拉的。”双河街道农服中心副主任龚君奎指着眼前一株株麻竹给记者分析。

龚君奎介绍,在重庆2001年退耕还林的契机下,我区从广东省英德市引进12亩麻竹笋,开始了与麻竹的不解之缘。如今,12亩麻竹地变成了15万亩麻竹林,荣昌成了全市乃至西南地区麻竹林面积最大的区县之一,也是“重庆市百万亩优质竹产业化工程”的重点实施县。

纵观全区麻竹种植情况,虽规模已成,但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竹农不会有意识地给麻竹松蔸覆土、浇水施肥等,仅靠天吃饭,管理十分粗放,缺肥缺水、单产不高、效益不显;加之当下也存在偷挖盗采竹笋行为,致使竹农管理积极性严重受挫,竹农收益无法得到保障,部分村社甚至出现毁林复耕的行为。不仅如此,竹农卖笋全靠肩挑背磨,劳动力严重缺乏。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麻竹笋产量一年比一年低。来自该街道数据显示,2015年,订单销售的麻竹笋6500吨;2016年,订单销售的麻竹笋4800吨;2017年,订单销售的麻竹不到4000吨。

“麻竹笋总量减少,竹农的收益逐年下降,这为下一步我们如何继续发展壮大麻竹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急需我们破解麻竹发展困境,重振双河麻竹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龚君奎如是表示。

对策:鼓励培育种植大户

实施“宜机化整治 菜园式管理”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产业兴旺”摆在了第一位置,这为双河街道破解麻竹发展困境,重振麻竹产业发展提供了思路。

该街道先后召开“麻竹振兴”专题会议、业主大会等,提出以“麻竹振兴”为突破,鼓励培育种植大户承包麻竹林,对麻竹实施“宜机化整治 菜园式管理”;向区林业局争取18.2万元购置75吨复合肥,免费发放到麻竹种植大户的手中;积极争取国土绿化整治项目,支持鼓励麻竹种植大户实施宜机化整治,助力麻竹产业稳量提产增效,助推“乡村振兴”。

在重庆荣昌区冉照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的金佛社区一麻竹林里,该合作社负责人龚兴严正指挥着挖掘机,平整新开辟的毛坯路。在其身后,一条近4公里的毛坯路已然成形。

“这只是其中的一条道路。”龚兴严介绍,在街道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下,自今年4月份开始,他在双河街道金佛社区、高丰社区、岚峰社区,从竹农手中承包麻竹林近3000亩,开始实施麻竹林宜机化改造,即完善麻竹林内便道、蓄水(沼液)池、输水输肥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已经修建毛坯路30多公里。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龚光严还组织周围村民对麻竹进行清林,即将枯死的麻竹清理,改造现存麻竹并进行查漏补缺,使之成排成片,适宜机械化操作。下一步,在组织村民对麻竹进行松蔸覆土后,他还将利用街道内养殖场的沼液,对麻竹浇水施肥,用他的话说“像照顾菜园子一般进行麻竹种植”,以保证麻竹生长所需的营养。

结果:提档升级成效显

麻竹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在双河街道提出实施“麻竹振兴”这一想法后,不只是龚兴严积极行动,对麻竹实施“宜机化改造 菜园式管理”,该街道其他种植大户也活跃其中之一,并尝到了甜头。

荣昌区培琴竹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古兵,从去年至今,已在金佛社区流转麻竹林地1600余亩,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开挖林区机耕道20公里以上,加强麻竹清林、施肥等管理措施。

荣昌区绿景麻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明今年年初率先拿出500亩进行“宜机化改造 菜园式管理”,不仅麻竹同比去年提前半个月上市,而且在开称首日,就采收麻竹笋5吨,而相比去年麻竹笋开称首日,同样的500亩麻竹仅采收麻竹笋1吨。

实施“宜机化改造 菜园式管理”后,受益的不仅仅是种植大户,还有双河的竹农。他们在流转麻竹林地后,又在种植大户的麻竹基地上打工。在培琴竹子种植专业合作社上班的蔡万模与周树年夫妇,每年除了能领取土地流转费用外,还在金佛社区麻竹基地务工,从事清林、施肥等工作,夫妇俩月务工工资最高可达5000元左右。

“这些仅是街道实施麻竹振兴的第一步。”龚君奎表示,下一步,该街道还将引导种植大户合理利用麻竹林,通过“猪、沼、竹”、林药、林菌等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实现荣昌麻竹与畜牧优势互补,既拓展了养殖企业环保消纳区、降低环保压力,又满足了麻竹及林下种植所需的肥水需求,改良土壤和麻竹因长期缺肥缺水产量不高的现状,促进双河街道麻竹这一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让其焕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薛晓霞 通讯员 盛玉霞 实习生 胡映月

“一亩麻竹配头猪,带活荣昌两支柱”。作为“中国麻竹笋之乡”的荣昌,历来十分重视麻竹产业的发展,全区共发展麻竹15万亩,仅双河街道就有近3万亩麻竹。

竹叶可出口韩国等地,麻竹是做纸最佳原材料,竹笋是市民喜爱的菜品,麻竹可谓周身是宝。但随着市场因素及管理水平的影响,我区部分镇街已出现麻竹笋产量减少、收益下降的趋势,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真正给农户带来效益?双河街道立足实际,鼓励培育种植大户,对辖区内麻竹实施“宜机化改造 菜园式管理”,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给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