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人物】1袋米打开全村脱贫路的石柱村干部 3年内他如何实现集体经济3连跳?

石柱生活网2018-10-02 18:09

点上方“石柱生活网”关注标星公众号,一秒找到我们!

【人物简介】冉隆尧,51岁,石柱县悦崃镇水桥村人,水桥村支书,在职期间组织村民种植水稻,发展特色产业,以悦来香米为基础,实现村集体经济从零到五位数的增长。

9月27日,悦崃镇水桥村举办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悦崃香米节开幕式。在那个庆祝丰收的日子里,水桥村的人们聚在一起,收割成熟的稻子、看表演、抓鱼、品尝新米煮的粥……又热闹又喜庆。

当大家在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在人群中忙来忙去,他一会儿出现在舞台后方,一会儿又赶到田坎上,有时忙着接电话,有时正跟前来找他的人匆匆聊着,马上又有其他人来找他。

这个人就是冉隆尧,现任水桥村支书,也是水桥村水稻规模化种植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冉隆尧说:“2015年开始,我们在考虑这个水稻,当时不叫‘有机水稻’叫‘优质水稻’。其实它她来源于8年前,有一个在县上上班的人,当时我去城里办事,他问我哪里的人。我说悦崃的,他就问我离寺院村有多远。我说挨到起的。他就问我能不能帮他去买寺院村的米。”

回到悦崃,冉隆尧真的去寺院村找米,但是那里当季的米已经卖完了。他看了一下寺院村的环境,发现那里的米之所以好吃,主要原因是水源好。而同样的水,也流到了水桥村。于是他试着从自己家背了些米送到县城。又过了一段时间,他问那个人说:“上次送来的米好吃不?”那个人说,还真的好吃。于是在考虑用产业帮助村民脱贫的时候,他就想到了水稻。

“2016年,整村脱贫的时候,就想是不是把我们的米作为一个品牌。当时得到了县上的大力支持,因为米是千百年来一直……我们把本身的产业做大做强,肯定比发展新的产业更有优势。”

为了让水桥村的水稻实现产业化种植,冉隆尧组织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刚开始的时候,村集体没有钱,他就自己出钱注册商标、做包装。2016年,水桥村的水稻销售了两万斤,每斤水稻给村集体增加0.15元的收入,这样村集体在种植水稻的第一年有了3000元的收入!

“2017年,我们是县科委对口帮扶。我们以村里专业合作社的名义向科委申请项目支持,申请到15万,就花了12万买大米加工设备,剩下的买真空包装、太阳能灯——开支都是在项目里面。”他说,“2017年一发展,集体收入就有8000块钱了。”

在这一年里,村集体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水稻,让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村集体也开始良性发展。到2018年,丰收节当天就接受了几吨米的订单,种水稻的村民每亩也能增收600元左右。

带领村民取得这样的成绩,冉隆尧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村干部应该做的。他说:“你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实实在在地做事。我也是在2009年的时候感觉,人生苦短,想做点实事。”

“这些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冉隆尧看望90岁的老党员

“十年前,我生了一场大病,前后一共做了五次手术。最后一次在重庆附一院做的,当时医院已经下了死亡判决。”他说,“医生在跟我家人讲,他以为我听不懂,其实我都听懂了。因为我自己也是乡村医生,这些都懂。”

在知道医生的判断后,他主动要求转回石柱治疗,心里觉得这样至少可以少拖累家人一点。回来后,一边慢慢养病,一边也为村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但后面我又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由此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人,不要考虑金钱,光有钱是不存在有什么用的。其实健康才是最大的财产,人的一生能做几件事才是最有意义的。”

就是本着这样的信念,每次村上做什么事缺钱的时候,他都想尽办法筹钱,甚至还是自己垫钱。要是村里的项目遇到困难,别人都认为没希望该放弃了,他也顶住压力,排除障碍让项目发展下去。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