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从三河贫困户到致富“领头羊”,他的经历就是“逆袭”

五彩石柱2018-10-09 17:55

时值深秋,在位于三河镇东北部半山腰间的玉岭村蝉腰子组,已脱贫户刘瑞发和其家属黄荣会组织前来务工的村民在花椒基地里除草翻土,为套种草本中药材黄精做准备,翠绿的花椒林里不时传出村民们的欢声笑语……

刘瑞发家在2014年因学因病致贫。谈及他的创业脱贫和扶贫故事,村民们无不翘指称赞。

出国务工攒下第一桶金

“他把脱贫摘帽的压力变成主动干事创业的动力。”对刘瑞发知根知底的玉岭村党支部书记刘代满介绍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后,刘瑞发跟村子里一位木匠师傅学会了做传统家具这门手艺。在九十年代中期,传统家具渐渐退出市场后,他只能在家靠种地过日子。

在家零散地种植传统农作物,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却无力摘掉头上那顶沉沉的“贫困帽”。当刘瑞发在苦苦寻找出路时,2014年4月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决定重拾丢掉多年的木工手艺,远赴越南从事家具制造工作。

原来,在越南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有中国人在那里创办家具制造公司,技术较好、工作认真负责者,月工资2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

辗转奔波到越南后,刘瑞发辛辛苦苦干了两年多时间,积攒了60余万元钱。

“家里可以流转土地搞种植产业,干脆回来发展种植产业吧!一个人远在他乡异地干活,总让人牵挂……”2016年6月,正当全县特色效益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时,刘瑞发的家属给他打去了长途电话,告知了家乡的发展情况,希望他返乡创业。

饮水思源不忘乡村乡情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在被评选贫困户时,村民们都投了赞成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父老乡亲们帮了我。我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正是回报家乡父老的最好方式,也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刘瑞发说。

主意已决,刘瑞发怀揣着感恩之心,风尘仆仆赶回老家。

三河镇玉岭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撂荒土地有数百亩,回到家里,刘瑞发马不停蹄地进行走访和考察,结合市场需求,决定流转撂荒土地发展花椒产业。

“刘瑞发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回家创业,也是我们村支‘两委’干部大力支持的事。”玉岭村村委主任刘忠承告诉记者。

2016年7月,刘瑞发注册成立了石柱县瑞发花椒种植家庭农场,以每亩250元的价格在蝉腰子组流转土地180亩,组织村民开荒耕地、取土垒石,昔日荒芜的田野,种上花椒树苗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玉岭村贫困户魏达尔夫妇说起在家门口上班就能挣到钱便欣喜不已,近两年来,每人每天70元钱的务工收入让两位老人十分满意,如今夫妇俩已是瑞发花椒种植家庭农场的老员工,务工期间风雨无阻在基地劳作。

同样欣喜的还有刘瑞发和黄荣会夫妇。今年初夏,2016年8月种植的第一批花椒树结出了花椒,采收鲜花椒1000余斤,收入上万元。“明年有90%的花椒进入成熟期,如市场价格与今年一样,年收入就有近百万元。”刘瑞发对明年的丰收场景充满了期待。

“刘瑞发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三年来已如数支付村民们共15万元的土地流转金。”玉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翀介绍说,他招收来基地务工的村民多数是贫困户,有的贫困户一家人都在这里干活,靠务工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

扎根田野成就扶贫梦想

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的主渠道,多产业同步发展是巩固脱贫的核心。在花椒产业发展起步后,针对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的实际,善于思考的刘瑞发又策划着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木本中药材这一长效产业。

“瑞发,把你种植的花椒交给你夫人管理吧!你来越南帮我管理家具制造公司,每年给你46万元的年薪。”正当刘瑞发为扩大产业忙得风风火火时,远在越南从事家具制造业的一个朋友打来了电话。

一边是高薪邀请,一边是渐入佳境的产业发展。“发展产业是自己脱贫致富的需要,也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意愿,所以我婉拒了朋友的邀请,在家一心一意发展产业。”刘瑞发说。

2017年12月,在驻村工作队和三河镇、玉岭村村支“两委”干部支持下,按照“企业 村集体 农户”的运营合作模式,全村有89户村民共将690亩土地入股到瑞发花椒种植家庭农场,其中贫困户、低保户和残疾户有22户。土地入股后,刘瑞发抓紧时间种植起250亩吴茱萸和440亩桅子木本中药材。

“新发展的690亩木本中药材按村集体10%、农户40%、企业50%的股份实行分红。”刘瑞发介绍说,按照这一模式,入股村民每年都有固定入股分红,务工的村民还有务工收入,三年后还有效益分红。

郭春淑是玉岭村的一个残疾贫困户,家里的入股土地多达17.6亩。“大块大块的土地荒在那里可惜了,入股后前三年每年的入股分红就有1760元。”郭春淑为撂荒地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而开心不已。

周登清是玉岭村蝉腰子组的一个贫困户,看到在家门口上班就可挣到钱,夫妇俩便同时进入到刘瑞发的家庭农场务工。老周是一个勤劳苦干的人,刘瑞发让他学习管理技术,每天工资有120元。

“我们夫妻俩每个月的务工总收入都在4000元左右,基地放假时就耕种自己家里的田地,多种经济收入确保我家实现了真脱贫。”在花辣椒基地除草翻土时,周登清的家属陈益秀告诉记者。

为充分发挥出土地的经济效益,在今年秋冬,刘瑞发将在花椒和桅子种植基地完成套种草本药材黄精400亩的任务,时下他组织起务工村民正紧锣密鼓进行作业。

“今年仅支付村民的务工工资就要20万元左右,三年后随着入股分红、效益分红的逐年递增,村民们的收入还会增加。”刘瑞发掰起指头边算账边说,扎根田野发展产业,在确保自己稳定致富的同时,还要帮助乡亲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