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重拳整治社会经济组织 骗取扶贫财政补贴行为
本报讯(记者刘毅)9月10日,《武隆区社会经济组织骗取扶贫财政补贴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将重点治理五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据区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市纪委监委决定在武隆区、彭水县试点开展社会经济组织骗取扶贫财政补贴问题专项治理。为此,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方案》,紧盯我区社会经济组织骗取扶贫财政补贴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专项治理为抓手,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方案》提出,将重点治理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各类农业合作社等社会经济组织享受扶贫财政补贴过程中的五类腐败和作风问题。
一是扶贫主管部门领导干部与社会经济组织相互勾结,或假借社会经济组织名义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扶贫资金的问题;
二是有关扶贫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镇村干部审核把关不严甚至吃拿卡要,协助或纵容社会经济组织弄虚作假骗取扶贫资金的问题;
三是财政、扶贫等监管职能部门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扶贫、农业、水利、国土等主管部门相互推诿扯皮、不认真履职,对职责范围内扶贫领域社会经济组织违纪违法问题应发现未发现或发现后未及时有效处置甚至掩盖事实、徇私舞弊等问题;
四是有关党组织及领导干部盲目决策,导致社会经济组织扶贫补贴项目明显不符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差等问题;
五是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对社会经济组织享受扶贫财政补贴过程中的腐政和作风问题履行监督责任不力,有案不查、瞒案不报、调查不实、跑风漏风、以案谋私、对该移送的线索不移送、对该处理的不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对该问责的不问责等问题。
《方案》明确,此次专项治理将分步推进,9月上旬进行全面动员,开展业务培训,10月底前深入自查自纠,11月底前将根据上报的清单台账和自查自纠情况,组成专项检查工作组进行抽查核实。针对问题还将进行深挖细查,通报曝光,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