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准扶贫,让“乡愁”不愁
原标题:坚持精准扶贫,让“乡愁”不愁
与犀牛古寨一山之隔的武隆喀斯特景区,已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仅每年夏天到仙女山镇避暑的游客就达10万人以上。“这么大的客流量,只要吸引一小部分游客顺路来犀牛古寨,我们的乡村旅游就搞起来了。”干部和村民达成了共识。(10月12日,重庆日报)
穷山沟、吊脚楼、山里雾里、人去楼空······这幅景象,曾经拖累的是重庆市武隆区人均收入的后腿。但如今,行人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家家有小生意可做,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脱贫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腰包紧张到收入可观,从望山兴叹到傍山而活,脱贫工作的成功,靠的是当地领导干部精准地眼光。犀牛古寨虽然古老略显陈旧,但这真是它的特色之一,虽然深居山中,但这真是都市人寻找的宁静清幽之地,在别人看来的缺点,在当地干部严重灵活变通便成为优势。再加上附近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国家5A级武隆喀斯特景区,每年庞大的人流带来的是无数的商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优势,并且深知“人流就是钱流”的道理,在干部的领导下,犀牛古寨这个项目正式开始了,几年的发展,如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脱贫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更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后坚定勇敢地想着目标前进。贫困地区的群众不断背井离乡,家乡只能成为“乡愁”,如何让群众不愁,安居乐业,是各地贫困地区领导干部应该思考的。
长久以来,全国各地的贫困地区都在陆陆续续地走出贫困,迈向小康之路。因为各地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所选择的方向和所选择的的路也是各有差别的,比起照搬式的学习,各地扶贫干部更应该学习的是前者的思路方法和挖掘亮点的能力。不止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各种各样的工作开展、问题探索都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者: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