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学习劳动两不误 农家兄妹诠释家贫志不贫

武隆日报2018-10-16 09:13

两兄妹上下学路上捡拾垃圾。

本报记者徐强

一把钳子、一个尼龙袋、一个厚重的书包,这是窦家兄妹上学放学的必备品。10月14日中午12点,土地乡六井村的村主干道上,跟往常一样,窦家兄妹正利用上学时间,沿着公路两侧,边走边搜寻,看到白色垃圾便迅速弯下腰来,麻溜地捡入袋中。

哥哥叫窦海波,今年12岁,妹妹叫窦海霞,今年11岁,都是桐梓中学的初一学生。前不久,因为他家是未脱贫贫困户,村里为其父亲安排了义务清洁岗,每月能增加一点收入。但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懂事的兄妹俩便利用上学和放学时间,主动为父亲减负,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了。

“我们多干点,爸爸就不用来回跑”

说起捡垃圾这件事,窦海波和窦海霞显得有些腼腆。其实,窦海波的家有三兄妹,老大读高三,兄妹俩刚上初一,家里负担本来就不小,加上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双耳失聪,家中更是离不了大人,于是窦海波的父亲张德文(因还姓原因,他的子女全姓窦)只好一边照顾家里,一边种庄稼维持生计,母亲则常年在外打工。

负担大,收入少。张德文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增加他家的收入来源,村里为他安排了义务清洁岗,负责清理主干道及其周边的白色垃圾。这活儿本身难度不大,但是捡一次垃圾至少要花掉6个小时,这让兄妹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张德文家住在一河之隔的六井坝农业社,而他负责的六井坝到新田堡路段,正常走路都需要近两个小时,加上捡垃圾的时间,少说也需要4个小时,一去一回也要六个小时。上个暑假,窦海霞陪父亲捡垃圾时,在太阳底下捡了足足两大袋,又晒又累,这让她体会到父亲的艰辛,于是,她和二哥商量,何不利用上学和放学时间,顺手帮父亲把捡垃圾的活儿干了,既不用跑回头路,还能为父亲减轻压力。

“道路干净了,看起来要舒服些”

说干就干!暑假结束后,窦海波和窦海霞就正式“上岗”了。只要放学回家时,发现公路沿途有了白色垃圾,兄妹俩就拿着尼龙口袋和钳子上学,捡完垃圾后,就将钳子放在小姨家,回家途中继续捡。

记者发现兄妹俩时,他们正在新田堡的村主干道上,距离垃圾站点不到一公里,此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但是兄妹俩依旧冒着雨继续干活。记者上前询问才得知,兄妹俩的包里都有伞,但是因为打伞不方便干活,他们便没有拿出来。

雨的到来加速了兄妹俩捡垃圾的进程,但是等到他们将垃圾袋投入路旁的垃圾箱时,兄妹俩的头发已经湿透了。看着对方的额头,再看看劳动成果,两人会心一笑。“路干净了,看起舒服些”。

类似这样的场景,李双茂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遇到垃圾多时,窦家兄妹俩一周就要捡一次,垃圾少时,至少一个月捡一次。“两兄妹手脚勤快,干活细致,不比他们父亲干得差。”在六井村,窦海波、窦海霞的孝心在当地有口皆碑。

“爸爸教育我们学习劳动两不误”

窦海波说,为了按时到校,他和妹妹都会早些出发,把沿途的垃圾捡干净了,再到街上赶车去学校。为了赶在中午前将垃圾捡完,兄妹俩必须八点就从家里出发,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一路看一路捡,一干就得四个小时,但是他们都说干习惯了并不觉得累。

“能动手,就不能伸手向国家要。”张德文虽然是贫困户,但在村里人眼中却一直是个要强的人。一人在家养了9头生猪,2头牛,还有地里的全部庄稼,却从来不叫苦。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三个子女都乖巧懂事,从不与人攀比,两兄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如果爸爸一直当清洁员,我们就会一直干下去。”对于帮父亲捡垃圾这件事,兄妹俩意见一致。现如今,走在六井村的村主干道上,白色垃圾没有了,只留下了窦家兄妹为父分忧的美德佳话。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