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中国新闻网2018-07-30 16:38

(长江经济带沿线行)“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中新社重庆7月30日电 题:“果二代”返乡种脆李:玩转互联网拓发展新思路

中新社记者 钟旖

“有些人看到我家脆李想购买,但不知怎么买。我就把我的电话号码、微信二维码印在衣服背后,让他们一眼就看见。”盛夏7月,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内,身着定制文化衫的“90后”彭斌与家人一道,将晚熟的巫山脆李挑拣装箱。这一青脆甘甜的“中华名果”将被销往中国各地。他的胸前印着一幅脆李挂果图案,是用手机拍的自家果树。

脆李质地脆嫩又酸甜可口,巫山也被誉为“中国脆李之乡”。

“2002年我种下300棵脆李时,全村人都说我疯了,拿这么好的水稻田做试验。”彭斌的父亲彭德贵是柑园村第一批将水稻田改种成脆李树的人。面对质疑,他有自己的“坚持”:“质量好的果子,就不用愁销路。”

2012年,彭家果树迎来丰产,一棵树产量超200斤,总销售额达数万元(人民币,下同)。同年,在外打散工的彭斌也回到家乡,既为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也为学得一技之长。

“我坚持不用除草剂,只用有机肥。不对果树做过多人工干预。”6年在田间地头的磨练,让彭斌对脆李种植技术了然于心。他还常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农技学习,将最先进的生态种植方法推广应用。

产量稳定了,销路也不用愁,一切都顺风顺水,但彭斌“闲不下来”。借着互联网“东风”,他开始研究市场、关注消费者需求、科技种李,不断将“灵感”付诸实践,又收获许多经验:“把产量降下来,品质提上去,产值并不会减少”“花多果密但个小,花疏才能结出优质果”“培植中矮李树,把果树整体往下压,举手就能碰到果子,不再用果梯,可以保障安全”……

“家中脆李规模还是300棵树、10余亩地,经过优化培育后,一亩地最高产可达6万元。”彭斌说,近几年他开始借着电商、社交平台持续拓宽脆李品牌知名度。“微信中有800多名顾客,收获季节每天来咨询的不下10人。”

巫山脆李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巫山县也于2017年成立了专门的果业局,主抓脆李种植与推广。据规划,当地财政每年将整合1亿元以上资金支持脆李产业发展,并逐年递增10%以上。目前该县脆李已发展到22万亩,遍及22个乡镇,进入丰产期后年产30万吨,产值可达30亿元。

记者了解到,巫山脆李让一批中年人也开始返乡创业。45岁的张科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于2014年返乡种脆李,从一个不懂技术的“门外汉”慢慢成了村中种植大户。“今年产值突破了10万元。”张科富言语中带着满足感。

漫山脆李带给村民丰收喜悦。27岁的彭斌也有发展计划。“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成功,需要抱团发展。我渴望与同龄人多些思想交流。”彭斌说,飞速进步的时代推着自己往前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归村野,带动一方发展。(完)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