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90后”驻村干部扶贫手记曝光 令人感慨
人民网重庆8月6日电(刘政宁 黄军)在环境舒适、待遇优渥的单位已工作5年,突然有一天,毅然决定到深度贫困乡镇扶贫。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想象,但重庆这位“90后”公务员做到了。
今年9月,重庆市委宣传部扶贫集团派出的13名驻村扶贫干部抵达巫山县双龙镇满1年。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的“90后”干部杨夕漫是其中一员,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驻村队员,经过近1年的磨炼,杨夕漫已经从年轻的公务员变成了自己口中“老练的扶贫干部”。
他经历了什么?又有何感悟?近日,他的扶贫日记曝光,引得不少网友为他点赞。记者注意到,他的日记中,有第一次深入贫困乡村的见闻,有扶贫工作中的辛酸不易,也有对乡村最诚挚直白的热爱。
杨夕漫(右一)在贫困户家中调研。 受访者供图
日记1:
时间:2017年8月27日
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会当上扶贫干部。
2017年8月23日,我生平第一次来到了巫山县双龙镇新安村。
双龙镇位于巫山县城西北部,地处国家5A级景区小三峡腹心地带。双龙镇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移民遗留问题多、贫困人口素质偏低等众多问题聚集一身,成为了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我所在的新安村位于双龙镇南部,距县城35公里,据双龙镇政府驻地10公里,是新一轮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作为驻乡工作队成员,我要住在这里,开展为期两年的扶贫工作。那时候的我对扶贫工作一无所知。
这是我驻村的第一周,还不太习惯。十分想念城市,想念家人,想念朋友。
下乡第一天就走破了一双袜子,听说这里的快递要去隔壁乡才拿得到,看来只有等我回去带十双袜子带过来囤着了。
巫山双龙镇新安村。 杨夕漫 摄
日记2:
时间:2017年9月5日
刚到这里的时候,一眼望去,我的眼里只有并不美丽的绵延起伏的小山坡,和不知终点的漫长的两年时间。不曾想,时间匆匆,两个月过去了,我的心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去了很多地方,我发现,原来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许多人在为生存奋斗。
在乡下的日子忙碌充实却也坎坷寂寞,走访贫困户的路途并不总是顺利,但是作为队里唯一一个“90后”小青年,我也不愿意为这些辛苦寻找借口。
每一天都要迎着朝阳徒步上班。杨夕漫摄
日记3:
时间:2017年9月10日
教师节。迎着朝阳上班,这条路通往村委会。接下来的两年,我大约会对每一个弯道了如指掌。
一个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是很难想象乡村里的生活环境的,自然环境恶劣不说,日常生活需要,这也没有,那也不方便。
这导致从前我们的扶贫工作很多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不顾农村特点,把建设新农村等同于把农村打造为另外一个城市,一切都按照城市的配套照搬。这从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对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好处。
我们不需要一个伪劣的、低层次的城市,事实上,我们更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设施齐全的、有鲜明特色的、能够吸引城市人群前来观光消费的新农村。
我在法国自驾的时候发现,巴黎这种国际化大都市在法国也仅有一二。而在法国南部,像普罗旺斯这样的小乡村,才是无数城里人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
普罗旺斯有着独特的乡村景致与文化氛围,在吸引了大量文化创作者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独特性,是成就一个小乡村蜚声国际的最大资本。
这让我反思我们自己的乡村建设之路。复制一座城市,纵然省心,然而成功率几何?
也不是说所有的地方都必须要朝着普罗旺斯这个水平努力,但是找到本地区特色文化,确立一个文化核心,以这个核心为基准展开差异化经济与文化建设帮扶,才是切题之道。
现在,双龙镇确立了以“福”文化为中心,围绕“美丽乡村·双龙福镇 ”这样一个主题展开经济文化建设,就是寻找差异化的初探,我很期待看到它未来的发展。
杨夕漫骑摩托摔跤后,浑身沾满了泥土。 受访者供图
日记4:
时间:2017年11月4日
今天又摔了一跤。这是坐摩托车摔的第三跤了。
山里的路太难走,我要买点耐摔的衣服裤子了。
我走访过不少村落,在有的村委会大楼里,设置着一个设备齐全的广播站,它们都来自于之前帮扶工作的捐赠。但是它们都安静闲置着,在阳光下等待灰尘和昆虫留下岁月流逝的痕迹。
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禁问道。
谁来播音?播什么内容?村里的干部也很无奈。我又问多久广播一次?他们笑了,可能买来设备直到放烂都没开过机。
“东西我都给你了,怎么用、谁来用,自然就是你们村干部的事情。他们就是这个想法。”村干部叹了一口气。
但是,村干部不是职业公务员,他们本质上是农民,是村民,他们有自己的主业。除了日常村务,村干部通常还有其它职业身份,他们可能是兽医,是杀猪匠,可能就是一个以种地为生的农民。
因此,无论从时间、精力,还是从自身文化水平来看,把帮扶物品物尽其用的工作全部压在村一级领导干部上是不现实的。后续工作的跟进是保证扶贫物资物尽其用的关键。
杨夕漫膝盖上的火斑子。杨夕漫摄
日记5:
时间:2018年2月2日
膝盖上的火斑子。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我真的有吓到,紧张了好几天。后来当地人告诉我,这叫火斑子,是长期靠近火炉烤火形成的慢性烫伤。
这里海拔太高,冬天太冷了,没有劳作的时候不烤火炉会冻伤,所以在室内只能烤火炉。久而久之,村民们见怪不怪。
经过杨夕漫设计,翻新后的村委会。 杨夕漫摄
日记6:
时间:2018年4月2日
过去老旧的村委会像个公共厕所,经过我的设计,翻新后的村委会外墙远远看去像个芝士蛋糕。好想吃芝士蛋糕。
作为一个喜欢看书的人,看到图书室总是很亲切。
扶贫先扶智。现在,许多乡村图书室在各个村子里建了起来。但可惜的是,几乎都成了摆设。
几年前送来的书,书皮颜色都快氧化掉了都没人翻阅过。愿意主动来到图书室看书学习的农民极少,几乎没有。
我随便问了几个村民,他们都摆摆手,笑着说自己一看书就想睡觉,上一次看书大概还是翻黄历看日子的时候。这并不奇怪,不是他们不爱学习,而是他们这辈子跟土地打交道,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自于这片土地,有几个人的种植技术来自于书本呢?要想让看书的氛围在乡下成为一种日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铺垫。
双龙镇新安村。 杨夕漫摄
日记7:
时间:2018年4月13日
我的村子今天真好看。
在这里,我看到美丽的大地,在大熊星座和狮子座的照耀中思索;
在这里,我看到淳朴的村民,在大山的馈赠和天地的滋养中生存。
当所有人在星空下怡然自得,当所有人在大山中感到幸福,当年轻人愿意回到乡村,当城里人开始向往乡村,我想,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也许我会感动得笑出声来。
杨夕漫与学校的孩子们一起。 受访者供图
日记8:
时间:2018年4月15日
今天我去学校给孩子们送书,他们很开心。我看着他们的脸,有种纯粹的感动。都是孩子,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我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村里的妇女都喜欢去河边洗衣服。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河边洗衣服除了方便之外,洗衣坝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聊天室。
村里所有的八卦都来自于这里,都从这里流传出去,这是村民们的“群”。我们去给它修建一个洗衣长廊,水龙头遮阳棚都搞好,让他们晴不用顶烈日,雨无需湿透衫,也许更加令人向往。
村民把“猪草”放进了杨夕漫车辆的后备箱里。 杨夕漫 摄
日记9:
时间:2018年5月7日
今天我开着车正打算回住处,遇到一个村民请我帮忙拉“猪草”。我打开了后备箱。过了一会儿,我的后备箱充满了森林的气味,还跳出了一只青蛙。
一个多星期后,森林的气息依然没有散去……森林果然强大。
村里的生活条件确实有些恶劣,刚开始让我无所适从,以至于每次回到城市都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夏天,村里热得像口大锅。路边除了树并没有遮阳的地方。大部分乡村小路两边都是农田,走在路上,随时会被晒化。
冬天,村里冷得像个冰库。到处都结冰,走路骑车都容易摔跤,进出都很不方便。
杨夕漫的晚饭。 杨夕漫摄
日记10:
时间:2018年7月25日
今天,邻居阿姨看我一个人实在可怜,让我去她家吃饭。今晚月光很亮,星星很活泼。明天要回家一趟,应该是一个好天气。回去几天,不知道我会不会想念这里的星空。
“获得感”是扶贫工作中频繁提到的一个概念。让广大民众获益,让广大民众切实体会到他们生活越来越好,就是我所认为的“获得感”。
从前我们注重给予,现在我们更加重视得到。因为只有应该得到的人真正“得到”,扶贫的工作才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