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交通人的执着与坚守
一名普通交通人的执着与坚守
——记2018年度“感动永川人物”候选人文镜
本报记者 杨 雪 /文 赵 丰/图
图为文镜(右二)与同事一道在客运中心督导检查车辆安全工作。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交通人的故事。16个春秋,5000余个日夜,从兢兢业业的道班工,到执法严明的治超人,再到交通安全的管理者,他奋斗在交通事业的第一线,从不懈怠,成绩突出,深受上级领导的肯定、同事们的认可以及服务对象的信赖。
是什么让他如此热爱交通事业?是吃苦耐劳的军人本色?是改变交通窘境的执着信念?还是代代相传的祖辈家风?让我们走近2018年度“感动永川人物”候选人文镜,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青春和热忱的交通人。
吃苦耐劳韧劲足
38岁的文镜在永川交通战线上已坚守十六载。2002年,从部队复员回家的他有了第一份工作——到吉安道班从事公路养护工作。
当时乡村公路没有硬化,全是泥路,雨一下,车一碾,路中就是一个坑。道班工干的就是把泥石从路边“倒搬”到路中间,铺平路中的一个又一个坑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和泥补凼掏水沟”是当时道班的真实写照。
上班第一天,文镜穿着崭新的道班服,一辆重车从他身边驶过,溅了他一身泥水,好不狼狈。事隔16年,回想起第一天上班的尴尬事他仍记忆犹新。道班风吹日晒,天天吸尘吃土,十分辛苦,在部队锻炼养成的吃苦耐劳精神令他坚持了下来,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养路、补路工作。
文镜的心中一直有个渴望:全区公路早日硬化。后来随着公路硬化工程的实施,他便投身到全区公路建设中去,每天吃住在工地,与工人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沿线的镇村干部群众都认识这个晒黑了的“文施工员”。只要他出面,没有事情不能解决。并不是他有什么过人的本领和口才,只因为大家被他那股韧劲和坚持所打动,都理解了公路建设,愿意给予支持。
路修好了,又被超重车压裂了,为保护路产路权,延长公路寿命,他又开始了艰难的路政治超工作。为严格落实治超要求,他长期驻守治超站,有一次连续两天两夜不睡觉、不离岗,48个小时严守死守,不给冲站车辆一次机会,后来车老板找到他,诱逼相加,甚至还对他人身威胁,文镜依然坚持原则,所有超限车辆没有一辆逃过处罚。他的行为给同事们树立了敬业的榜样。
2011年,他被调到区交委安全法制科,从事水上交通、道路运输、公路管理、交通建设领域的安全指导和监督工作。3694公里公路,8682台客货运车辆,240家交通企业,21.5公里长江航道,42艘船舶,从业人员超15000人,让他深深感到交通事业重任在肩,来不得一丝松懈。
秉公执纪获信任
“安全经费的提取方式还是不对。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企业要按规定标准提取,并在成本中列支,之后每月经费使用要有记录……10月25日之前必须整改完毕。”10月12日,文镜再次来到永诚驾校服务中心,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了驾校在管理上依然存在的问题。
对文镜的“挑刺”,永诚驾校总经理夏福均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而是感激:“安全就是效益。我们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有所欠缺。他的指导,能让我们企业更好地完善制度建设,为企业安全保驾护航。”
与夏福均有同感的还有永川客运中心副经理李勇。李勇说:“文镜作为行业管理人员,每个月都会到客运中心来个一两次,有时候是明查,有时候是暗访。他一来,总会挑我们的刺,把我们挑得没有办法。但是反过来一想,他把我们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清清楚楚地指了出来,督促我们进行整改,确实保证了客运中心这些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这此成绩的取得,和他的较真密不可分。”
“安全工作责任大,说的话都是别人不爱听的,找的都是别人的问题,揭的都是别人的短处。”文镜坦承道,一开始,组织安排他干安全,他心里曾有抵触情绪,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克服畏难情绪,于是他成为了一名安全监管员。
要干就要干好。他勤学苦钻,熟悉交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不怕得罪人。我得罪你,是为了保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觉得这是值得的。通过找刺,找他们的缺点和短处,让他们知道整改。慢慢地,他们从不理解变为理解,因为他们也知道,我确实是诚心诚意地为他们好,所以他们对我是又感谢又喜欢又害怕。”文镜笑谈道。
有一年春节前,文镜在检查一家危化品运输公司时,发现安全资料不齐。因逢过年,当时所有人都说下不为例的时候,他坚决不同意,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在交通行业进行通报,并亲自指导督办,直至春节前一天整改完毕才放心。该企业负责人从最初的抵触,到慢慢被他的坚持转变成理解和佩服。
2012年,在开展交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中,文镜凭着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结合全区交通企业和行业实际的调查了解,提出了对标准化考评细则的多条修改意见,得到重庆市交委考评办的认可。根据他的建议,重庆市考评办对全市交通行业的标准化细则进行修订完善。由于他的指导和坚持,永川区成为了全市第一个完成交通行业标准化考评年度任务的区县。
家风熏陶有情怀
“‘修桥铺路做好事,祖祖辈辈代代传’是他外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只有修好路,人才能富起来。”文镜的母亲黄阳琼接受采访时说,文镜的外公黄少华干了一辈子的道班工,她也在道班岗位上工作到退休,到文镜这一代,他们一家三代人都把青春奉献给了永川交通事业。
“我从小就在养路段长大。”文镜说,家中无人照料年幼的他,母亲干道班工作时只能把他带在身边。正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文镜更加懂得了交通对一个地区、对一方百姓的重要性。
“外公修了一辈子,路没有修好。母亲也干到退休,烂泥路依然是烂泥路。”文镜从部队复员回乡,继承了祖辈的志愿,投身到永川交通事业中,也因此亲眼见证了永川道路“从泥巴路到浅硬化,再到水泥路、沥青路”的华丽转身。如今,城区、农村都有了硬化油化的平坦大道,人民群众的出行大大改善。这让文镜感到无比的欣喜和雀跃。
“但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交通安全隐患。这就是我现在及今后要继续做好的交通安全工作。”文镜表示,干一件事就要干好。他愿意一生把路建好、养好、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