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为安置居民当好“大管家”

永川网2018-10-24 19:15

为安置居民当好“大管家”

——中山路街道探索安置房小区管理新模式

本报记者 涂 燕

街道组织工人清除小区弃物。

工人正在清理楼梯间。

有句话说得好,“拆迁是一阵子的事,而群众生活保障是一辈子的事。”2016年1月,红河苑、清华苑、中山佳苑、汇龙苑、海棠苑、卧龙路安置房、望城坡安置房7个安置小区由区新城建管委正式移交给中山路街道。上万安置居民,20年房龄的小区就有3个,小区设施老化,纠纷矛盾突出……管理难度可见一斑。面对“硬骨头”,中山路街道马不停蹄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在区新城建管委治理的基础上,通过聘请“外来和尚”,培养“土专家”,“中山模式”的物业管理制度运行顺畅,解决了不少安置房小区的遗留问题,获得百姓肯定。

全力整治遗留问题

“汇龙苑、卧龙路安置房、望城坡安置房这三处安置房的房龄已经超过20年了,漏水、堵塞等现象常有发生,尤其是雨污排水问题比较突出。”中山路街道物环所工作人员回忆起前几年安置小区时的情形他记忆犹新。

为了让安置小区的居民有更多获得感,生活更有质量、保障和尊严,中山路街道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问题导向,对接手的7个安置小区逐一摸排,对居民所反映的问题一一登记在册,通过设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验收清单”,积极推动遗留问题整治。

“以前这些路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垃圾清运也不是很及时,有些屋头久了一下雨墙面就要渗水。”说起小区近两年的变化,汇龙苑的王婆婆有话说,“安置房大都是农转非,不少业主还保留着农村的习性,散养鸡鸭,垃圾乱扔,还有种菜的,好好一个小区,简直就是‘贫民窟’,我真的怕政府把我们遗忘了。”

王婆婆的担忧并没有成为现实。“我们知道遗留问题整治非常难,因为面积大,数量多,但是我们觉得再难的硬骨头也要尽最大力量把它拿下!”物环所工作人员说,安置小区没有大修基金,只能采取政府兜底的形式逐一销号。“街道汇集安置小区遗留问题后,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整治,该补漏的补漏,该修缮的修缮,该改造的改造,该清运的清运。截至目前,共解决安置小区遗留问题2152件。”

“内外兼修”增添活力

遗留问题解决了,安置小区居民习以为常的生活陋习也应该得到规范。中山路街道将小区规范管理的措施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印成宣传单,由工作人员分散到各个安置小区发放。“一开始,觉得这是对我们的约束,但从长远看,对我们尤其是小孩大有裨益。”一位刚刚送完小孩上学的业主告诉记者,“年轻一代的业主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谁愿意住在一个又脏又乱的小区里?”

从工作人员劝说到业主自觉遵守,渐渐地,大家都开始逐渐改掉陋习。如今,红河苑、清华苑等几个安置房小区内,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花坛、草坪绿意盎然,小区的环境有了极大提高。居民们都说,干净的环境,给人清爽、舒适的感觉。在他们看来,安置房小区的环境一点也不比商品房小区差。

如今,中山路街道又着手规范小区电动车管理。“这个智能共享充电桩,操作简单,微信扫一扫就可以放心地把车停在这里充电。”16日,红河苑的居民王金明一边在该小区的智能共享充电桩为电动车充电,一边兴奋地说,“没想到我们安置小区也安装了充电桩,我们不比外面的小区差。”

负责红河苑物业管理的重庆丽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徐经理告诉记者,小区内骑电动车的业主很多,电动车充电乱象导致小区管理困难,安全隐患令人担忧。为了解决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今年8月,中山路街道在红河苑小区试点安装了16个电动车云智能共享充电桩,下一步还将向辖区安置小区全面推开。

当日,记者在红河苑看到,已经投入使用的电动车云智能共享充电桩整齐地排开,详细的操作流程图粘贴在墙上。首先将充电器插到共享插座上,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识别插座上的二维码,进入每家能充电客户端充电界面后,用户可以选择充电时长,确认时间后点击“开始充电”,看到提示“充电成功”后电动车就处于正常充电状态了,电充满后将自动断电。充电费用每车1元/6小时。“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办理充电卡。”徐经理说。

国庆节前夕,针对安置小区居民集中反映的小区消防通道被堵塞的问题,中山路街道联合安监、消防、国土等部门,对7个安置小区逐一检查,向红河苑、清华苑两个小区所存在的车辆堵塞消防通道、消防设备维护不善等问题开出罚单。

聘请“外来和尚”“念好经”

“小区管理井然有序,环境优美舒适,日子是越过越舒心咯。”16日晚,家住红河苑的廖先生边散步边对记者说。据了解,近两年来,中山路街道一方面加大力度完善安置房小区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物业管理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推进安置房物业市场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由专业公司介入社区物业,不仅确保了百姓生活事事都有人管,而且是专业人员在管,管得更好!”中山路街道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聘请了两家具有物业管理资质的专业公司对安置小区进行规范管理。

安置房建好容易管好难,要从根本上改变安置房小区的现状,让安置房小区的“里子”如同它的“面子”一样,就要走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道路。

“一般而言,街道对物管公司没有直接插手管理权限,但这两家物管公司是我们街道聘请的,我们有考核权限。”物环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管理方面,街道对这两家物管公司制定了规章制度,一层层的进行落实;为了提高绩效管理,街道对物管公司每月定期考核,考核不过关可直接终止合作关系。

为避免被专业公司牵着“鼻子走”,中山路街道还狠抓“土专家”的培养。王金明也是红河苑的拆迁安置户。不过,比起小区里的邻居来,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除了我,小区物业还有3人也是小区居民。”王金明说,他们都是大伙选举出来的,参与小区的物业管理。尽管收入并不高,但是总算有件事做,能多一份收入。

这样的情况并非红河苑安置小区如此。在中山路街道的其他几个安置小区也都是由拆迁户自己参与管理物业,“一方面都是乡亲,方便管理;另外一方面也是解决就业。”街道干部曾垂凤说。

虽然目前中山路街道安置房小区管理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街道始终坚持“服务满意无止境”理念,认真细致工作,邀请群众监督,全力探索安置小区物业服务向更专业、更专心、更专注跨越。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