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后坪洋芋“下山”记
5月23日,一大早,高山上的薄雾还未散尽,后坪乡前锋村4组村民陈碧珍就来到了洋芋地里。“趁天气凉快,多挖点洋芋,好销售给乡上电商服务中心。”陈碧珍笑呵呵地说。
“往年,洋芋不值钱,人又吃不了多少,用来喂猪,剩下的都烂地里了。”陈碧珍感慨地说。但是,这样的状况在近几年发生了根本变化。她家现在种了3亩洋芋,今年收成不错,除去自家所需,剩下的由乡上的电商平台销货,有2000多元的收入。
分拣、装袋、过磅、包装、发货……在后坪乡电商服务中心,电商工作人员正忙着把新挖的洋芋打包发货;不远处的田地里,是村民们挖洋芋的忙碌身影。
全乡的洋芋通过电商平台,被包装成“桃花源高山洋芋”,通过快递发往全国。与陈碧珍一样,前锋村4组刘碧梅家也因为种植洋芋增加了家庭收入,通过电商把洋芋卖出了大山,卖进了城里。
两位农户的喜悦,正是后坪乡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同样获得实惠的还有全乡广大农户。
后坪乡地处武陵山腹地,地势东高西低,沿乌江梯坡往上,槽谷平坝相间,平均海拔在300∽1200米之间,是典型的高山立体气候。
后坪乡洋芋种植历史悠久,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洋芋的习惯,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的洋芋块头大而且味道美。
然而,这里的老百姓一代又一代种洋芋,从未想过在它身上找出路。洋芋从良田移居菜园,成了不出门的“大家闺秀”。
村民廖年华回忆,往年用洋芋喂猪,猪长得快,猪肉品质好,猪肉价格一度高达20元,是全县之最。
守着这么好的洋芋,为什么群众却不在它身上打主意呢?
“关键还是思想保守。”后坪乡党委书记张宏波说,以前,群众零散种植洋芋且自产自销,由于没有市场,就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将农户种植的产品变为商品,成了张宏波这届领导班子思考得最多的事情。
“首先就要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该乡干部多次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种植洋芋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并帮助他们找出路。
在乡党委、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2011年,前锋村村民简丰和村里几位村民成了全乡敢于“吃螃蟹”的人,他们把洋芋装进大货车,拉进县城推销。
“后坪高山洋芋个大味美,好吃得很哟!欢迎购买……”在吆喝声中,你称一公斤,我称两公斤,他要一袋……一时间,后坪洋芋成了抢手货,简丰和村民满心欢喜。
2013年,简丰带头成立了荞丰专业合作社,在前锋村4组种植了近百亩洋芋,同时带动周边村组发展了300亩。
“这片地里全是合作社今年种植的洋芋。你们看,个头大、数量多,外形也光滑。”简丰捧着刚刚挖的洋芋,笑得合不拢嘴。
近几年,后坪乡举办了几届荞花节,不但打响了当地荞麦品牌,还成功将洋芋饮食文化与乡村旅游对接,让其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商品。
现如今,在外工作、务工的人多了,不少人怀念家乡洋芋的纯正风味,出门都要带上几袋洋芋。
现在,每到洋芋成熟时节,不少城里人跑到后坪乡买洋芋,当地村民不用再辛苦背到城里卖,村民一边挖一边卖,根本不愁销路。
目前,后坪乡发展洋芋1.3万亩,覆盖农户4230户,带动贫困户720户,洋芋真正成了该乡富民惠民的好产业。
“亲,我在酉阳县后坪乡前锋村洋芋地里,这是一个高海拔村寨,出产高山洋芋。你们看,村民正在地里挖洋芋。新鲜的洋芋,今天下单,明天就发货哦。”5月23日,后坪乡电商负责人何勇利用淘宝直播,向网友介绍当地特色洋芋。
“经常利用网络直播,让网友了解后坪洋芋,了解村民种植洋芋的过程。这些都是原生态的,大家购买时也放心。”何勇说,短短半小时就接了100单,效果不错。
如今,后坪洋芋借网出山,走向全国,不仅富了民,还形成了一方产业。(记者冉川文/图)
记者手记:
发展洋芋产业,后坪有优势
“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一直是市场经济中一项产品打败竞争对手的“王牌”。后坪乡海拔在300~1200米之间,是典型的高山立体气候,适合发展高山蔬菜。加上后坪乡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一直以来都是高品质洋芋产地。
乡村要振兴,农村要兴旺,关键就在产业发展。后坪乡种植洋芋的历史悠久,而且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植洋芋的习惯。前些年,国家启动了洋芋主粮化战略。眼下,洋芋已经成了继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市场需求巨大。
总的来说,发展洋芋产业,后坪乡得天独厚。市场有需求,地方有资源,如何用好手中的“王牌”,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就需要当地政府、农产品开发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