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和街道立新小学打造校园特色教育文化
6月12日,记者走进人和街道立新小学蛋雕创作室,看到一个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蛋壳,经过学生们的巧手雕刻,便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2017年,立新小学将蛋雕这项民间手工艺,作为校园特色教育文化进行深入打造。
王勇是立新小学的校长。2017年9月的一天,他去学校食堂检查卫生工作,其间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打鸡蛋,准备为幼儿园孩子做营养午餐。当他看到鸡蛋壳被扔进垃圾桶,突然一个想法在脑海里浮现:何不把鸡蛋壳回收利用起来,打造成一件件艺术作品?因为在此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从电视上看到了一件国外艺人制作的蛋雕艺术品。他被这件精美的艺术品所震撼,后来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这叫蛋雕,原材料就是鸡蛋。蛋雕在飞禽类蛋壳上雕刻成画,融和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雕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之后,王勇找来了美术老师苏基石,向他询问将蛋雕作为学校特色文化的可行性。苏基石没有作出肯定回答,他认为自己需要一段时间去研究和尝试,才能判断是否可行。
从原材料的选择、鸡蛋的处理、绘画工具的挑选等,苏基石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每一个步骤,他都亲力亲为,每个环节经过了反复的实验。“蛋雕需要的鸡蛋表面要光滑,颜色要深色的。”苏基石老师告诉记者,鸡蛋选择好了,接着就是为鸡蛋打孔、抽空、清洗、阴干等,这一环节只需一个小电锯和一支注射器就能完成。
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蛋雕工具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苏基石尝试使用手术刀、锥子、刀钻等作为绘画工具,导致的后果就是鸡蛋容易破碎,就算能成功,也耗时费力。这种情况下,苏基石总结了前面失败的教训,用了半个月,他自己打造了一种雕刀,它能保障在最短时间内雕刻出一副完整的画。
“蛋雕的实验阶段,我用了近600个鸡蛋,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件事,选蛋、清洗蛋、雕刻。”苏基石说,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一件事,不但不觉得无趣,反而更激发了他对蛋雕的喜爱。
当苏基石抱着第一件山水作品走进校长办公室时,校长王勇为他的“答复”拍手叫好。
在2017年11月,学校将蛋雕这门艺术搬进学生课堂,打造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文化。为此,学校还成立了创作团队,成立了蛋艺创作室、成品展厅,还编印了校本教材《蛋花》,在全校范围内传播优秀传统手工文化。
“做蛋雕要心静、手稳,心无杂念,还要掌握好用刀的力度。一刀之失,前功尽弃。”苏基石说,学校尝试将蛋雕艺术引入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学校蛋雕手艺。但是因为蛋壳本身又薄又脆,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雕刻完成一件成型的蛋雕作品,很多蛋壳都被报废掉了。那时,他明显能感觉到一些学生开始没信心了。
“在易碎的蛋壳上绘画、雕刻,好比在刀尖上跳舞,对蛋雕师的技艺和耐心是很大的挑战。”苏基石说,之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美术功底,还要掌握雕刻的力度。
针对学生美术功底参差不齐的情况,学校实施了另外一种方案:从2018年春季开始,利用每周五的课辅活动时间开展普及性蛋艺基本功训练,一二年级制作蛋壳画,三四年级制作彩蛋,五六年级尝试雕刻画。同时,学校选拔了一批基本好、兴趣浓的学生成立了校级创作团队,主要打造蛋雕作品。
目前,该校的蛋艺创作已初见成效,分别用鸵鸟蛋、鹅蛋、鸭蛋、鸡蛋等作为原材料进行了制作,创作了图案、山水、人物、花鸟、浮雕、镂空等6个系列,近100件作品。下一步,该校将会把学生们创作出的蛋雕作品在更多平台上展示,让校园特色教育开出璀璨之花。
(记者 王彬彬 实习生 陈美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