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王波。通讯员 刘晓 摄
华龙网6月8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王春光 通讯员 吕香)“从大学毕业到回乡创业,家乡给予我的不仅是事业,还有归属感。”“到处都是空出来的房子,土地长些野草草,田坎上的柑橘成熟了就等它滚落然后腐烂,太浪费了!”这是王波不愿意看到的。骨子里眷恋着乡土的王波2012年回到家乡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创业,希望能给自己和家乡带来活力。
引水开路 为乡里打通“任督二脉”
“农业和农村要发展起来水路不通是不行的,创业之初我就想做一个项目引水开路。”出身农民家庭的王波喜欢并看好农业,“未来十年这将是很好的行业。”
他曾经试着养殖土鸡,然而由于养殖技术上出了问题,两三千只鸡锐减到几十只,损失惨重。在之后的探寻中,他遇见了小香猪。在医学临床实验上,香猪皮可代替人皮进行皮肤移植,达到实验标准的香猪皮价格为5万元一平方米。2012年王波了解情况后开始了新的尝试。
他与第三军医大学(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合作,为其提供合乎标准的猪种做医学材料。王波多方走动,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终于成功引水上山,开路到家,方便自己的同时惠及乡里。
销售绝境 惊险“一跃”后再逢生机
当养殖场真正办起来的时候,王波发现香猪的养殖数量远超医用需求。并不是所有的香猪都能用于医疗,那些质量达不到的香猪怎么办?
“那个时候真的很恼火,手上的猪卖不出去,养着人力和物力又遭不住。”回想起以前,王波神情无奈,“那时的人没怎么见过这种猪,不知道它除了当宠物还可以吃。”
滞销难题压心头,王波并没有放弃这份事业和跟随他打拼的人,2014年他迎来了转机,与协信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在南岸区协信星光广场用300平方的空地搭建起农场,香猪进城,打开新销路。农商结合吸引了大量看稀奇的客户,生意活了!王波说起这件事非常感谢他的合作者,因为当初这异想天开的合作,他的事业不仅有了起色,还一路向前。
2015年到2016年,王波扩大了生产规模,通过北京春播科技有限公司打开了北上广的销路,还引进了梅花鹿、孔雀、鸸鹋等动物,逐渐把单纯卖香猪升级为发展乡村农业旅游。
游客来乡游玩少不了住宿,2017年,王波和团队打造了李市镇第一个民宿酒店,亲子教育项目规避了一般民宿可复制的弱点。定位、规划、施工、运营,王波带领着旗下多个子公司维护着全产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王波创业的活招牌——香猪。通讯员 吕香 摄
助力脱贫 借文化引力振兴乡村
创业成功的王波想起自己回乡的本意更加坚定:“将尽量帮助乡亲脱离贫困。”
他打算在政府主导下寻找约300户贫困户,为他们提供猪种和养殖技术,每户5头,半年养到50斤左右便以保护价回收,预计每头纯利润为600元。“半年养5头,一年就10头,一年的净收入就可以有6000块,有人因此脱贫就有更多的人被带进来。”
谈到未来的打算,王波说,文化是项目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点对乡村振兴同样适用。农耕文化、美食文化、孝慈文化……文化的差异成就文化的特色与魅力,特色与魅力带来人气与活力。乡村振兴不止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繁荣。文化可以挖掘,可以打造,可以变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们为什么要去丽江?我想文化魅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样人们为什么要回家乡?归根而言也是受文化归属感影响。”王波认为现在的人们,在物质得到极大满足后更渴望接触自然,回归和谐与平静。他打造的民宿酒店大量运用自然元素,引入香猪、梅花鹿、孔雀等动物,让顾客亲近自然。用文化的力量吸引更多人返乡,振兴乡村是王波对未来的规划和愿望。(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