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达人⑫】田坎间的“菜状元”

春芽蔬菜股份合作社负责人方仕勇向记者介绍基地情况。 罗蒙佳 摄

无公害蔬菜种植区。 李梦如 摄

   华龙网6月14日11时45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王春光 通讯员 罗蒙佳 匡俞佳 李梦如)“今天天气热,你们晚点来上班吧,三点过后再来。”夏日的午后,春芽蔬菜股份合作社的工人在出工前接到了老板方仕勇的来电,转过头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老板人很好,总是很替我们考虑。”

    工人口中的老板方仕勇是九龙坡人,他2009年创立的春芽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同时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按照国家蔬菜标准园建设的专业合作社。虽然只有初中文凭,方仕勇却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菜状元”。

工人到基地上班。李梦如 摄

    诚心做人,良心做菜

    穿着朴素的格子衬衫,脸上总是挂着谦和的笑容,得知有记者前来参观基地,尽管事务繁忙,方仕勇还是早早地在办公室等候着。

    “之所以给合作社取名为‘春芽’,是因为我希望农作物都能在春天发芽生长,顺应自然的发展周期,不要人工地去拔苗助长。”谈起创立合作社的初衷,方仕勇一脸认真。

    2003年,方仕勇在金凤镇虎峰村十二社承包了15亩地,由果农转型为菜农,开始走蔬菜专业化种植道路,这一做就是15年。“这些年,我的步子一直迈得很慢。蔬菜这个行业要跟消费者建立起信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要对得起消费者,我们卖的不是菜,而是良心。”方仕勇告诉记者,“诚心做人、良心做菜”是他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

    近年来,春芽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扩张迅速,蔬菜基地数量由原来的1个新增到4个,种植面积也从开始的15亩扩增到近千亩,产业链从单纯的蔬菜种植,延伸到水产畜牧、产品加工。产业扩张的同时,方仕勇也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家乡的“蔬菜状元”。

春芽蔬菜基地的蔬菜大棚。 李梦如 摄

    专注品质,不断摸索

    春芽蔬菜专业合作社能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规模做得大,更重要的是所产蔬菜品质好。目前,合作社已有9个蔬菜品种获得农业部的绿色食品认证证书,12个蔬菜品种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食品认证证书。

    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度,方仕勇一直坚持“上午采摘,下午售卖”的原则。合作社金凤基地所产的蔬菜直供消费者,从采收到售卖不超过8小时。“新鲜健康”是春芽合作社蔬菜最大的竞争优势。

    根据多年的实践积累,方仕勇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地产销、管理模式。在刚开始种植蔬菜时,他兼任技术员、管理者、品牌宣传者等多重角色,靠自己一步步的摸索,把春芽合作社做到了产业化、规模化。

    “我做这一行一二十年,没有合作伙伴,全是自己一个人投资,不断地学习总结。”生活中的方仕勇,几乎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一有闲暇时间,便看看报纸上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内容,听闻哪里的农业搞得好,他就会想办法带领基地人员去参观学习。对于方仕勇来说,蔬菜种植就是自己全部生活的重心。

基地里的番茄。 林洁 摄

    心怀感恩,带头致富

    对蔬菜态度严谨的方仕勇,却有一颗细腻的心。在基地里,只要一提起方仕勇,工人们都赞叹不已。

    “天气热了,早上凉快上班得早,有时候来不及吃早饭,方老板晓得了就喊我们跟他一起吃。”空心菜大棚里,一位正在除杂草的工人说道,“有时候没到饭点饿了,方老板会拿些饼干给我们填肚子,口渴了在地里摘两个番茄吃,天热老板还买冰糕给我们吃。”

    这里工人大都五六十岁,相对于以前的自种自销模式,他们在合作社工作的收入更高也更稳定。“我都60多了,出去打工没得人要,自己种菜拉去卖又费力,到这里来可以把地租出去得租金,还可以拿份工资,离家又近,比起自己种菜去卖钱要多些,划算!”一位头发渐白的嬢嬢说道。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带领村民与合作社共同致富、谋发展。2015年,方仕勇释放了部分股权,“春芽专业合作社”也更名为“春芽股份合作社”,让村民入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年产值达1500余万元,吸纳农民工就地转岗务工120余人。

(来源:华龙网)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