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云阳
有一个不成文的民风民俗
但凡重大节假日或周末家庭日
多数云阳人会以
江边散步的形式
享受幸福时光
欢度一家团圆
今年国庆
该县一处全长3公里
占地17万平方米的
河岸公园揭开面纱
吸引大量当地人和游人涌向这里
但凡到此的云阳人
无一不被感动
令人动容的体验,不止如此。长江流域沿线中,最复古的最复杂江岸迷宫也在其中,上千种走法把人带回儿时。原来,这里不光有雅致的景观和长廊,还把数代人的乡愁记忆有心搜集。
边沿地带蜕变城市绿脉
我们眼前这番风景,如画般诗意。这里种植的万寿菊和鸡冠花静静开放,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悠然漫步,小情侣手牵手感受秋风,老人坐享江岸休闲养身……
这是一处新建的城市公园,西起云阳县两江广场、东止木鱼包广场,沿长江支流澎溪河库岸而设。小江画廊、绝壁栈道、攀爬墙、木鱼包驿站等景点接连不断,自行车道、跑步道、漫步道三道贯通其中,直饮水、休憩处、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星罗棋布。云阳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四方井公园。
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园今年5月起施工,短短5个月时间内,一切发生巨变。四方井公园所在地,曾是当地运送钢材、水泥、砂石的货运老码头。这里曾垃圾遍地,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和杂乱开垦的零星菜地,也常年影响着周边的民居生活。
目前,这里已结束货运作业的历史。结合自然地理优势,结合老码头、老广场、河滩地、防洪堤,这里依水建景,已打造成当地又一城市绿脉。同时用鹅卵石和河沙,还原了老城江滩特色。
实际上,四方井公园是云阳县环湖绿道工程项目中重要节点,是继长江航道沿岸第一个人造海沙沙滩“阳光沙滩”、最大连片草坪公园“月光草坪”之后,又一重点景观。该工程计划将该县河岸线打造成全长33公里、占地面积约448公顷的西南最大环湖绿道。
3000套石磨猪槽变废为宝
“石来运转”也称四方井迷宫,属该公园最具人气的休闲区域。由长约1400米迷宫墙、面积约5000平方米中心活动场地构成。该工程项目负责人邹德明说,该迷宫蕴藏着一层美好心愿,寓意“时机来了,命运也会有转机”。
人们可见,这处迷宫的墙面和地面,均由老砖、老石墩、石缸、猪槽、石磨等老物件堆砌而成。有的老物件自带花纹,猴子望月、牡丹花开、竹节高升……就连农村老家的泡菜坛也装扮其中。甚至岸边休憩的桌椅板凳,都由这些老物件替代而成。
邹德明说,这些老古董淘进城不容易,发动上百名采购员走家串户才逐一淘来。大部分老古董来自云阳县本地,小部分淘自湖北利川、重庆万州以及四川成都。其中,运用在四方井迷宫作装饰物的,以石磨、猪槽等老物件为主,总约近3000套;以老石墩为主的老材料,近1200立方米。
有趣的是,这里不仅将数代人的乡愁搜集起来,还从迷宫的东门至西门,设置了380种走法。从东门走到西门再走到南门,设置有1300多种走法。还特别为儿童设立了一处小型迷宫和多处攀爬墙。
晴天遮阳网,雨天挡雨棚
四方井公园的工程建设,仅5个月时间便建成投用。工期紧,是最大的难题。为确保工程进度,每天近50名工人现场加班加点,采取晴天遮阳网、雨天挡雨棚的方式,尽可能对该景观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目前,该公园建设工程仅剩最后收边工程,监控设施及安全标志正在抓紧添置。除了观景平台和广场,四方井公园还为各类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提供相应活动区域,特别是全长2.8公里的自行车道、绝壁栈道,围绕全园连通。
云阳县环湖绿岛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唐成林介绍说,该县自十九大以来,老滨江公园改造升级工程进入关键时刻。该县环湖绿道整个项目区域,包括长江北岸黄岭桥至双井寨、澎溪河西岸双井寨至黄石镇、盘龙街道南滨路和人和街道库岸等地段的河岸岸线。
其中规划分为一道、六区、十二节点,即182米以上,拟建一条贯穿全境的绿道(自行车道、漫步道、跑步道)串联自然体验区、健康休闲区、双井风情区、生态活力区、宜居水岸区、文化旅游区等6个魅力分区和复兴花海、月光草坪、滨江花园、阳光沙滩、飞凤梯不夜城、老虎洞游客服务中心、太阳嘴观景平台、四方井公园、季节广场、人和嘴公园、立新公园、三国文化主题公园等12个重要节点。
在参与该工程招标、规划、后勤协调等工作当中,让唐成林意想不到的是,云阳环湖绿道工程整个设计方案不仅面向全球招标,整个县城的绿色生态保护与治理,与国际设计理念接轨。
绿地沙滩与人相映成趣
时间逝去,见证着云阳县城种种蜕变,这里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重大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量万人以上,火爆程度远超想象。这里是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缩影,体现着重庆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的进展成效。
眼下,漫步云阳滨江一线,江上风清,山水交融,蓝天、绿地、沙滩与人相映成趣。可见,云阳人所追逐的良好城市环境,不仅体现出当地生活品质的提升,也体现出当地有效利用绿色发展,逐渐吹响旅游业发展的号角。
在众多建设者眼里,当地绿色发展之路推陈出新,处处充满生机。在我们眼里,它在追逐返璞归真,创造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奇迹。
资料来源|慢新闻
本期编辑|刘天然 吴思倩
投稿邮箱|csglxc@sina.com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