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合川这个民警竟然可以破解“犯罪密码”

“I am a grassroots technical policeman,working as a forensic examiner in the Hechuan District,Chongqing.”今年9月,一位高大健硕的中国青年站在亚洲法庭科学学会(AFSN)的演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演讲。他流利地说着英语,准确地切换PPT,从容地来回踱步,对“电子数据取证在中国基层公安工作中的发展与实践”侃侃而谈,他就是区公安局电子物证实验室民警李果。

10月30日,记者在区公安局电子物证实验室见到了这位全国唯一一位受邀参加亚洲法庭科学学会(AFSN)第10届年会的基层代表。

工作中的李果

专注科研的“80后民警”

走进电子物证实验室,仿佛穿越到未来世界。

实验室内似乎正上演着电视剧《法证先锋》的场景,有民警戴着白色手套,正专心地在工作台上研究各种硬盘,也有民警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面前的电脑屏幕,浏览着满屏的乱码。房间内摆满了林林总总高端精密的仪器设备。办公桌上立着摆放的34寸超大显示器和一米多高的电脑主机格外引人注意。“最多的时候一个人要同时操作5、6台这样的超级电脑,一天转下来,会把自己转晕。”李果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2010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李果,来到了区公安局工作。“因为本科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一进局里就被安排到刑事技术科。”李果说,“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像其他刑警那样惊心动魄,略显枯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找到了工作的乐趣。技术类工作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超越自我,每次取证都是新的认知过程。但正因为这样,才丰富了我的工作。”

电子证据检验鉴定是近年来公安办案实践的新兴学科,能为案件的侦查提供重要线索和诉讼证据,是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有力手段。2016年10月,区公安局成立电子物证实验室,李果开始专职从事电子物证取证工作。目前,实验室已经受理案件委托800余起,检材1700余份。检验的案件类型包括命案、强奸、猥亵、电信诈骗、盗窃、毒品案件、伪基站相关案件、非法买卖枪支弹药案等,做到了各案件类型全覆盖,全警种业务支撑的工作效果。同时,还受理来自区检察院、监察委、国家烟草等外单位的案件检材。

李果立足于物证鉴定岗位,刻苦钻研电子物证鉴定业务,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电子物证处处长邢桂东一起历时一年多,编写了3万多字的书籍——《安卓手机取证技术》。“这本书将作为全国公安电子物证安卓手机取证的参考资料和学习教材,其目的就是积极推动电子物证检验鉴定技术在全市的应用和推广。”李果告诉记者,目前该书已经入排版阶段。

从警8年来,李果在科研方面成绩斐然。2017年,李果针对MTK芯片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大的特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主持科研项目《基于安卓与阿里云系统的联发科芯片智能手机数据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并开发了相关软件。同时,李果还参与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的市级科研项目《硬盘式存储打印机检验技术》,解决了办理案件数据加密方式多、格式复杂、提取难度大等问题。今年6月,李果获评“全国第九批刑事技术青年人才”荣誉称号。

不会说谎的“犯罪日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支付手段和联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短信、微信等已经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违法犯罪提供了空间和手段。”李果说。网络案件侦查工作错综复杂,而李果奋斗在这条无形的战线上,发掘着电子证据的巨大价值,编织着一张打击违法犯罪的天网。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也进入了‘互联网 ’时代。其危害程度成倍增长,涉案金额少则几万,多则千万。对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来说,证据体系更多的向电子证据倾斜。因此,关于电信网络案件中电子证据的分析就变得非常重要且关键。”李果告诉记者,去年,移通学院一名在校大学生到区公安局报警,称自己在一个QQ群里参与网络赌博,已经输掉20余万元,希望公安机关可以捣毁这起不法组织,挽救更多的迷途羔羊。

由于案件属于虚拟赌博案件,过程与转账经过均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传输、记录,传统的侦查手段几乎无法开展工作。治安支队侦查员将该情况反应给区公安局电子物证实验室,需要协助案件侦办。经过李果和同事的努力,初步锁定了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具体位置。当晚11点多,李果和区公安局治安支队的几位民警连夜驱车赶往四川。凌晨4点多,在一处民宅里,区公安局民警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将4台电脑和9部手机带回合川。

回到办公室后,李果来不及休息,便立即对检材进行紧急取证。直到第二天中午,李果从上千万条信息中筛选与案件相关的内容,通过对检材内数据进行碰撞及深度解析,准确、完整的提取出涉案数据,明确了案件关系网,甄别出犯罪嫌疑人实施赌博的证据,梳理出一个十余人的犯罪团伙组织构架,锁定其他在逃人员,为案件的进一步侦办提供了强有力的线索。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的主观故意,历来是审查判断的重点,这也是让检察官、法官感到最为棘手的问题。电子证据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证明难题。“寻常人眼中的数字、符号组成的满屏乱码,在我们这里都有可能是线索,可以说是‘犯罪日记’。”李果说,他们能从大量的碎片化电子数据中分析出重要的电子证据,为刑事诉讼提供充分的依据。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