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两号一音”,入选重庆非遗地图

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

造就了一大批极富地域特色的传统音乐

旧时人员物资往来极大的依靠水路

峡多水急,船只常需纤夫牵引

纤夫之间以号子为口令

形成了独具特色各类号子

许多音乐到现在都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日,重庆市规划局,重庆是地理信息中心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之传统音乐篇》

龙骨坡抬工号子

巫音

大溪穿扬号子

榜上有名!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工号子

龙骨坡抬工号子

龙骨坡抬工号子是巫山县域内抬工们劳作时所唱的歌谣,发源于庙宇镇。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在巫山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汗水中孕育产生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龙骨坡抬工号子按音乐速度分为两大类:快腿号子和慢腿号子。

路面较好采用快腿号子。歌词内容风趣幽默,曲调欢快高亢。如《倒采茶》、《十二节》等。

崎岖山路,上陡下滑,采用慢腿号子。歌词内容灵活,以通报途中遇到的路况,用问答方式,前后统一。如《哟嗬号子》、《报号子》等。

龙骨坡抬工号子,原始古朴,节奏规整,领和对称,速度平稳。由于是群体合作,同时还具有声音宏亮、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

巫音

巫音

三峡的先民为了祭天拜祖,择吉避凶,治病祈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逐渐产生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巫音”。

巫音音乐是由歌曲与打击乐组合而成,主要有九板十三腔。咿咿呀呀的“巫音”,唱腔与打击紧密相扣,腔与板曲牌固定,节奏规整,速度舒缓,旋律起伏不大,一般在一个八度音程内展开,旋律流畅,音韵悠远,原始古朴,气氛热烈,乡土气息浓厚。

巫音属巴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保护和传承“巫音”,既能宣传科学,消除迷信,又能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以世代相承,同时在丰富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溪穿扬号子

大溪穿扬号子

穿扬歌、穿扬号合唱时称穿扬号子(古称蛮腔)若单独唱歌或唱号子,称扬歌或扬号。扬歌或扬号在平常单独唱时,一般女人唱歌,男人穿号。穿扬号子应用劳作时,一般为男女二重唱,或者多人合唱(既帮腔)。

穿扬号子是大溪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百歌十八号、九板十三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歌与号的组词健康、活泼,歌词为七字五句,号词为五字四句。歌号者可见人事而作,多以抒情、悦心之功用。歌号的唱腔悠扬、清脆、激昂,似唢呐之声。歌号以早扬、午扬、晚扬以及长版短板长扬等方面的区分。

此歌号是三峡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一种独特的歌号组合和鼓乐合奏曲。穿扬号子有振奋精神、激发热情的功用;它是在科技欠发达时期的一种生产办法。有利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很少听到这种音乐啦

回想起以前那些音乐非常有趣

你还记的这些吗?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