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进京演出圆满结束,收获戏剧专家好评无数!
8月5日晚,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再次上演,吸引了近千名观众观看,完美的演出为此次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北京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邓平寿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干部,所以剧中他的台词没有大话、空话、套话,只有真话、实话、暖心话。导演胡明克在设计演员动作时,也不因邓平寿的干部或英模身份而让演员绷着脸。邓平寿的演出动作同样融入了梁山灯戏的“扭拽跳”,展现出邓平寿亲民的农民干部形象。
接地气的表演让在场的观众有笑点、有泪点。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起立鼓掌,向演员们致敬。
慕名前来观看此剧的北京市民王佳丽,在观看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她说:“这部戏是根据真人真事而演的,可以想象邓平寿本人是怎样为民操劳、鞠躬尽瘁的一个人,剧组从创作到演出都让人身临其境。”
在大厅的展板前,许多市民拍照留念,并通过展板了解梁平的风土人情。“梁平不愧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那么多的非遗项目,双桂堂、百里竹海等景区,田园风光也很美,希望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北京市民齐帅说。
输
本场演出结束后,主办方邀请了有关戏剧专家召开了评议会,专家们对该戏的剧本创作和表演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戏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将生活与艺术完美的转化,将人物的感人事迹与梁山灯戏的特点巧妙结合。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处副处长许浩军
“今天是《好人邓平寿》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的最后一场,可以看到大家都很重视,演员们都很认真,我看完这部戏的感觉就是‘出乎意料’。因为之前看过很多现实剧写好人好事的,都有一些套路,但是这部戏是没有套路的,让我很意外。”
国家京剧院创作研究室编剧张正贵
“这部戏是我们‘一剧一评’的最后一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收尾。题材很好,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表现了新时代的楷模,既将艺术和现实相互的转化,又体现了剧种的演绎风格。充满乡土气息的风格很适合表现真实的基层干部形象,有血有肉,特别是用了很多口头禅、歇后语等,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地域特点,相信会受到老百姓的喜欢。加入了划拳和歌舞,雅俗共赏,放入剧中很合适。群演虽然不是专业演员反而很真实。在演员表演时需要再注意细节,比如邓平寿下井时一个人拉上来应该改为两个人拉,拿起砖头时要表现出沉重感,下跪前唱的元素可以再充分一点,让人物更加丰满。”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秘书长柯凡
“该剧兼顾了梁山灯戏的特点,没有因为是正剧而脱离原本的戏曲风格,将人物与戏结合的很好,比如下乡走累时,邓平寿教起了灯戏步,把非遗项目加在了合适的位置。台词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孕育出梁山灯戏的这一方水土养育出的这些人的智慧、乐观和朴实。人物造型朴实,比如邓平寿的裤腿一边高一边低,细节处理的很到位。阵容庞大却不杂乱,创作水平很高,最大的优点是不空洞、不喊口号、接地气、有人味、有烟火味。邓平寿他不是一个烂好人,有原则和个性。可以看出从艺术创作开始就打好了基础,一开场导演了乡村市集的风情画,展现了梁平的风土人情。家风教育让人耳目一新,在戏中看到了好的家风传承。该戏的素材丰富,还有再加工的余地,一些唱词需要兼顾好邓平寿对党的忠诚和对百姓的爱,最后一场戏需要再加铺垫,让剧情不会太突然。 ”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静波
“这部剧让人感动,让邓平寿没有距离感,让我愿意成为他的同事,让他成为我的领导。可以看出整个剧组对邓平寿的感情,并且是深入调查过的,解决的很多英模戏台下故事感人台上不感人的问题,让大家看到了邓平寿做事不是说说而已。通过罗敏的话将观众有的疑问巧妙的提了出来,比如推销不收点回扣吗?用这种方式给干部起到了教育作用。发挥了戏种的特点,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邓书记的爱好把灯戏和一些政策融入进去。服装和造型也很到位。演员中很多是退休的老戏骨,让我觉得很可敬。这部戏可以再细化,个别地方的衔接要更加连贯,人物结构贴的再紧一点,使其成为精品,让好剧种得到传承,让梁山灯戏越走越远。”
专家的评议让剧组成员们收获满满,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有了继续向前的自信。“一个区的文化馆没有乐队,没有专业演员,没有好的设备,却演出了这部戏并到了北京,在我看来是个奇迹。通过这次演出我们也看到了不少问题,回去后还要继续修改,邓平寿的事迹太多,现在演出来的还不够多,还不够动人,需要更好的塑造人物。”导演胡明克说。
“目前我们已经拟定梁山灯戏振兴草案,回去后马上要开会确定下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梁山灯戏的发展,将从设施、人才培养、新剧目创作三个方面,加大对梁山灯戏的扶持。”区文化委主任邱报平说。
文 记者 韩佳慧 图 记者 向成国
责编 严清思 审核 杨志
值班副总 高小华
梁平区委、区政府政务公号,一直坚持原创、广做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