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重庆·沙坪坝# 青木无“关”
说起青木关,外地人或许没有多少概念,但重庆人可谓家喻户晓。她是沙坪坝区文化大镇,重庆十大最美小镇,农民文学之乡,还是中国百强乡镇,这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网红小镇。
青木关曾是抵抗元军入侵的大后方,也是抗日战争时期青年远征军誓师之地,更是战时陪都的一大教育高地。当年,青木关是国民教育部所在地,现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即国立音乐院在此创办,江定仙、吴冠中、严良堃等文艺大师均在此工作学习,创作出了著名的《康定情歌》、《牧羊姑娘》等文艺作品。
青木关的文化历史底蕴,厚重得让你喘不过气来。走进青木关,你会肃然生起敬意。
青木关故名亲母关,相传因一位卿姓少年斩蟒救母而得名。青木关树木葱郁,后称青木关。
历史上的关口一般都有险要、狭窄的隘口,高大的城墙,森严的戒备。但你走进青木关会发现,历史上所说的这些要件,青木关似乎都不具备。
青木,其实无“关”。
作为进入重庆的国道第一关,青木关是有隘口的,但并不险要,也说不上狭窄。在层山叠嶂的山城重庆,青木关的山与隘口,用重庆话说,简直就是“毛毛雨”(微不足道之意)。
然而,当你漫步青木关,你又会惊奇的发现,这个小镇几乎又具备了重庆这座山城的所有地貌特征与文化元素:长长的登山步道,停靠在8楼的二路汽车,还有街边麻辣鲜香的小面。而因抗战时期的文化融合,这个小镇你还能寻觅到不少江南水乡的痕迹:站在当地人俗称的“十二生肖”桥上,清澈见底的湖水,将这座石拱桥十二个半圆倒映成十二个满圆,极具《红楼梦》中“十二金钗”的带入感,让你忍不住张开双臂,揽美人入怀。
青木关究竟是个什么关?我想,定义青木关为进入重庆的“开胃菜”或许更为贴切。山,并不是那么的高;路,并不是那么的陡;人,却依然那么的耿直与包容。走进青木关,你就走进了一个小重庆,有城市整洁而舒缓的街道,更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在这里,诗与远方并存,繁华与谧静共生。
地形上的相对平坦,造就了青木关交通的便捷,硬件上的无“关”让青木关通江达海,恭迎四方来客。成为历史、现在与未来不可取代的“要冲”;而青木关人本来就是重庆人的豪爽性格,加之农民文学之乡先天的文化素养,开放与包容的态度,这让每个来到青木关的人心理上没有丝毫距离与屏障。软件上的无“关”,让这个小镇除了本地人就近就业外,也是外地人扎根的沃土。这也是一个小镇吸引众多企业入驻,成就百强乡镇的原因。
青木有关亦无“关”。这就是青木关,一个开放与包容的网红小镇。(文图:吴红金 )
青木关简介:
青木关隶属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是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重庆市级中心镇、全国重点镇。位于缙云山脉和梁滩河的沿片地带,总人口3.2万人,下辖2个社区和5个村。幅员面积32.2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4公顷,林地1300公顷。 青木关不仅孕育了“石老翁”、“石壁血书”、“斩蟒救母”等美丽传说,还涌现了数以百计、享誉中外的文化艺术精英,成就了独特的“战关、情关、孝关”的三关文化。
主办单位: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主编:蒋频 编辑:金永元
(沙坪坝微政务整理于网络)
传播权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全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