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公路让乡村振兴畅通无阻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沙坪坝区就开始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
作为“先行官”的“四好农村路”建设,走在了前面,以确保乡村振兴这条大道畅通无阻。
到目前为止,沙坪坝区公路总里程约1226公里,其中国道28公里,省道124公里,县道87公里,乡道21公里,专用公路10公里,乡道956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撤并村通畅率达100%,农村公路的硬化油化率达90%。在已实现社社通公路的基础上,基本实现20户以上村民聚落的院(户)通公路的目标。
依托良好的公路网,沙坪坝区已实现城市居民出行(家门—车门)500米公交覆盖率达100%,农村村民出行(家门—车门)2公里公交覆盖率达100%,全域公交“一次性免费换乘”并与轨道直达接驳,被评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5A”水平。全区群众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窘境,实现了“晴雨一双鞋”,沙坪坝区也被评为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区。
交旅融合抓建设——
“一快一慢”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
中土路土货集市热火朝天的售卖场面 摄/何超
在曾家镇横贯虎峰山、白林等几个村、全长10公里的农业园区大道上,公路“一头接城,一头连山”。除全线实行了路面油化、美化外,还在公路两侧,各修建2米宽的绿色骑行车道,1.4米宽的红色人行道,集车行、骑行、跑步、漫步观光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形成了“一快一慢”(车行道快,人行道慢)的特色公路。沿着这条路,小果园、蔬菜园、采摘体验园、垂钓池等现代农业逐渐兴起,7101美术馆、美丽乡村院落、民宿等网红产业纷纷聚集。
“在农村公路的建设上,我们遵循需求导向原则,注重三个结合,开展标准化公路建设,并重点建设好农村‘三路’”。
一是以“交通+旅游+农业”为导向,建设乡村产业路。通过旅游路、产业路、农业园区路等布局建设,使公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基地,与城市消费市场连为一体,实现产业产品“直通”。
二是以开行乡村观光和保障农民公交出行为导向,建设生态观光路。以三级公路为主要载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同步配套包括公路公厕、土货交易市场等丰富功能的公交站。
三是以20户以上村民聚居区出行为导向,建设院(户)通达路。修建路基宽度5.5米以上,并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配套太阳能路灯等设施。
沙坪坝区开展的“三路”建设,使农村公路实现了三个结合,即: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宜居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沙坪坝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以中梁镇、曾家镇为重点,建设100公里的“四好农村路”,集中力量成片建设“一路三站一场”的基础设施,把农村公路建设得更好。
据介绍,“一路”即“一路一景一品”建设,每条路选取一种主打树种,并配套太阳能或风能路灯、安全护栏、标识标线、彩色抗滑薄层等配套设施,形成美丽公路景观带;“三站”是建设镇街中心公交首末站、风貌鲜明的途经站、功能丰富的村级微型公交首末站;“一场”即在存在需求、具备条件的县乡村道沿线、院户聚集地、重要路口等处,建设集公交候车、公路公厕、游客休闲观光、土特产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停车场。
围绕安全抓管理——
实现公路环境“畅安舒美”
“畅安舒美”中远路 摄/何超
在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一条上山的公路外侧,安装着安全防护栏,为上山下山的车辆,筑起了一道“保护墙”。
沙坪坝区交委管养路段大多为环山公路,坡陡、弯急、临崖较多。在具体的管理上,沙坪坝区把农村公路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实现通公交公路安保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农村公路的路面平整度、坡度和弯度,在急弯陡坡路面加装彩色抗滑薄层,增强公路安全系数,并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今年,沙坪坝区再次投入2000万元,为辖区临水临崖2-3米以上的农村公路安装防护栏或柔性防撞栏等设施。与此同时,沙坪坝区继续完善各类交通指示标识、引导标识、安全警示标识,在平面交叉路口安装红绿灯,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水平。
在农村公路应急管理上,沙坪坝区已基本实现常态化。区交委建设了西永公路应急抢险服务中心,常备应急抢险机具、物资、人员,以保障公路的应急抢险迅速高效。“喊得答应、急得起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区交委负责人这样诠释公路应急工作目标。
一路一品抓养护——
融入文化元素,公路渐成风景线
风景如画的中土路 摄/张成勇
“一路一景,一路一品”,是沙坪坝区农村公路养护的具体要求。
从土主镇上山,到中梁镇的乡村公路(中土路)沿途,布设了一处处公路景观,绘制了一幅幅“交通驱动时代”、“淳和慢城”、“农耕文化长廊”等主题文化墙,同时设置了一座座反映交通与时代发展的景观雕塑,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在路上的交通博物馆。
在“一路一景一品”的养护中,沙坪坝区根据农村公路沿路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每条路或选取一种主打树种,对公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或确定一个文化主题,在重要节点路段建设公路特色文化景观,把农村公路养护成特色路、文化路、景观路、旅游路。
在公路的养护机制上,“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要养护好。”沙坪坝区交委主要负责人说,沙坪坝区用政府的力量,主导农村公路的养护。区里制定了《沙坪坝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建立了区、镇、村公路三级管理服务体制,明确区政府是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责任主体,区交委负责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具体管理和指导;区公路养护中心负责县、乡道公路的养护工作,落实对村道的养护监管;各街镇统一设立“农路办”,负责本辖区内乡、村道公路建设和村道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各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支持配合本行政村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设工作,并确定1-2名“农路员”。管养体制的有效落实,实现了全区公路应养尽养。
去年以来,沙坪坝区结合区情实际,通过实行养护外包服务,从材料到人工,全部按要求进行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择优选用,实现了农村公路的清扫保洁、绿化管护专业化、规范化。为保障村道的有效养护,还落实了村道每公里3000元/年的养护经费。
全域公交抓运营——
城乡公交同城同价同服务
“交通驱动时代”公路主题雕塑景观 摄/何超
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四楞碑村的村民,如今出行也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乘坐上公交车。
“目前,在沙坪坝区不仅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客车,而且实现了在2公里内公交从‘家门—车门’的100%覆盖。”沙坪坝区交委负责人说,到2020年,将实现1公里内“门到门”的覆盖率达85%。
目前,沙坪坝区在实现村村通公交车的基础上,正在推进公交继续向村民小组、向景点延伸。并通过农村冷僻线路运营补贴,确保了农村所有公交与城市公交“同城、同车、同价、同服务”,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出行成本。
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今年起,沙坪坝区还开行了都市、乡村观光公交。在都市观光公交上,开行了朝天门—磁器口、重庆西站—磁器口等多条线路;在乡村观光公交上,陆续开行中梁镇“慢城游”观光公交,季节性开行曾家镇观光采果、乡村民俗游等观光公交。
沙坪坝区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正在努力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沿着不断生长的公路线,延伸到全区农村千家万户。
主办单位: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主编:蒋频 编辑:金永元
(沙坪坝微政务整理于重庆日报)
传播权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全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