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4.jpg

强迫症( Obsessive - compulsive disorder,OCD) 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常干扰个体的社会功能,对家庭产生负面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由于他的特殊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作为儿童青少年期情绪障碍的一个亚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约1/3 ~1/2 的成人强迫症症状可出现在15 岁以前甚至学龄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约0.5%青少年罹患强迫症,青春期前男孩患病率稍高,青春期后男女患病率差别不大。

神经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多项的 MRI(磁共振成像)研究证实了成人 OCD 的神经病理学的功能和结构改变。多出现在眶前回 -基底节 - 丘脑环路。这种改变在儿童青少年 OCD 中是否存在, 临床研究还比较少。Philip等对37 名未服药的儿童 OCD 患者进行 MRI 研究并与26 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儿童 OCD 患者在一些脑区含有更多的灰质,这些脑区包括: 右侧和左侧豆状核和眶前皮质。其中在左侧豆状核和右侧后眶前皮质含更多灰质的患者具有更严重的 OCD 临床症状。 James 等应用事件相关 MRI 对10 名青少年男孩 OCD 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的抑制控制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观察发现,在不同的任务中,患者脑右眶前回、丘脑和基底节区、额叶、颞顶叶及小脑等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激活减少。这些初步的发现支持了儿童青少年OCD 存在额叶、纹状体丘脑功能障碍的假说。另外的一些功能性研究也表明,儿童青少年 OCD 患者的双侧前额叶、右侧丘脑和前扣带回血流量下降,这些区域的功能异常与 OCD 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遗传因素。儿童 OCD 具有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 OCD 患者的20%的一级亲属可以诊断为 OCD。Black 等对21 名强迫症患者长达2 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他们的孩子比控制组的孩子有更大的危险患焦虑、抑郁、体像障碍和其他的社会问题。并且,这些孩子患终生焦虑、强迫症的概率也会更大。如果强迫症患者是女性,或者家庭功能差,以及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都对之后孩子发展出强迫症有很大的预测性。强迫症的某些人格素质可能具有遗传倾向。强迫症患者与其一级亲属之间存在某些人格的相似之处 。

心理社会因素。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家庭因素特别是家庭中父母的抚养方式、情感表达、认知风格等都从不同层面影响儿童青少年 OCD 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Steketee 等考察了知觉到的批评( perceivedcriticism ,PC) 对于强迫症和广场恐怖症患者在行为治疗中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患者对亲属的批评的知觉和对批评的不安程度能够有效地预测他们在治疗中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同时也导致他们更多对暴露治疗的不舒适感。

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治疗强迫症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认为是治疗儿童强迫症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如此,但该疗法并不能简单地应用于儿童 OCD 患者。研究显示,与安慰剂或不予治疗相比,CBT 显著改善了 OCD 患儿的功能,并降低了 OCD 持续存在的危险。

 药物治疗。目前比较推荐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儿童强迫症的治疗效果,以氟西丁使用最多,帕罗西丁、舍曲林等也可以使用,这些药物副作用较轻,通常有恶心、口干、便秘等,随着患儿对药物的适应会逐渐减少或消失。但是儿童青少年应用这些药物时,要严密监视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评估这些药物引起自杀的危险,监测自杀观念或行为。药物治疗起效时间 为3周左右,有些长达一个半月以上。所以,使用一种药物治疗需要观察疗效 3 个月,无效时才能换用其他药物。当疗效不理想时可以考虑加用氯硝西泮或合并行为治疗。

儿童强迫症的预后相对较差,大部分未经过系统 治疗或未治疗的患儿在数年之后或到成年期仍存在强迫症状。部分病人发展出现焦虑、抑郁等其他类型疾病,部分病人发展为强迫性人格障碍。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到正常的比例在 10% 以下。经过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后,预后明显提高,绝大多数能从治疗中获益,症状减轻,少数呈现慢性疾病过程。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