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发小黄鸡火了!摇滚鸡排上位有何妙招?
纵观世界餐饮,很多著名餐企最初都是靠单品战略发家,最终成为了行业的巨无霸:肯德基卖炸鸡起家,必胜客曾以披萨为主,麦当劳的热狗是店铺主打……同样,在国内,张亮麻辣烫、黄焖鸡米饭、摇滚鸡排,还有著名的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等,也都是靠单品成为了国内餐饮巨星。单品战略为何如此受欢迎,它成功的逻辑又是什么,心理学的一个实验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希娜·艾扬格曾主持过一个著名的“果酱试验”。她在一家杂货店前摆了两个摊位,第一个摊位上有6种不同口味的果酱,而第二个摊位在原来6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8种,总共有24种口味。最终,口味多的那个摊位,吸引来了更多的顾客,但下决心购买的人却很少,只有3%;而到只有6种口味摊前试吃的人,不会因为口味多而无法选择,最终30%的人选择购买。
这个试验很好的解释了餐企走单品路线的原因:单品让顾客一目了然,不必再为选择餐品而浪费时间。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抱怨:选择太多,不知如何抉择。而单品战略的意义,就在于帮消费者降低决策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单品战略还可快速打开市场,帮助企业扩张。2010年,小米成立后,专注做手机,迅速打开了手机市场,并在最近成功上市;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10亿杯,后来居上,直接挑战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些成名已久的“大哥”地位;摇滚鸡排最初只做受市场欢迎的鸡排,成功地俘获了消费者的心,赚得了第一桶金。
但是单品战略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某一品类火起来了,跟风者很容易模仿。拿中国传统的煎饼这一品类来说,有好多不同的版本,各地也在为谁更正宗“争风吃醋”。很多餐饮企业在成长起来后,纷纷完善产品线,走起了多元化发展道路。然而单品类的寿命就真的长不了吗?摇滚鸡排走出了一条新路——扩大场景,把品类变品牌。
事实上,有很多品类都是自带场景属性的。比如重庆小面,在重庆,早晨6点钟的时候就有各种面摊子,人们在上班前总喜欢吃一二两小面,加一杯豆浆,开启上班之旅。然而在国内其他地方,重庆小面却被当成是午餐或晚餐,享有正餐的地位。同样,摇滚鸡排也将这种场景化的“打法”玩得炉火纯青。
摇滚鸡排最初只是个区域性品牌,在扩张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拓宽场景。在人流量巨大的地铁口,无论是匆匆忙忙的上班族,还是忙着面试的毕业生,他们一边吃着美味的鸡排,一边感受着生活的辛酸;朋友聚会,吃着摇滚鸡排,喝着啤酒,彼此回忆着过往;夜晚时分,吃着摇滚鸡排,看喧闹的广场上,一位帅气的小哥在唱摇滚……通过这样的方式,摇滚鸡排很快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主打单品的餐企,要让别人记住你,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摇滚鸡排独特的品牌文化让别人无法模仿。“不服别憋着,有意见就大声说出来”“音浪太强,小心滑倒地上”“人多手杂,牵好老婆,也要看好钱包”,这些语句充分体现了它耿直的个性以及对顾客的体贴,同时又很社会。再如它那鲜明的品牌标识:一只黄皮肤,红头发的小鸡,拿着吉他唱着摇滚乐,如此鲜明的个性,简直就是当下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试问,顾客看过之后,怎会忘记?
所以,单品本身并无对错,而且,单品战略是绝大多数餐企成长之初必不可少的一种战略。有人担心单品会导致恶性竞争,那么为什么不学学摇滚鸡排,通过打造自己的特色,来错位竞争呢?
聚合有价值的互联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