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乡村·援梦“中华”——重庆綦江区永城镇中华社区第一书记杨义访谈
中国青年网重庆7月22日重庆电(通讯员 黄一峰 陈博阳)“如果你没有一种奉献精神,没有一种甘愿做一块踏脚石的精神,你在基层的工作就无法开展。”这位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史韵团队同学们面前侃侃而谈的正是重庆綦江区中华社区的第一书记杨义。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她,现在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心再次走回基层,服务基层。
这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杨义书记刚从办公室结束社区工作,又匆匆赶到史韵团队的驻地,了解我们的活动情况。
在访谈中同学们了解到,杨义书记出身于农村家庭,幼年的生活经历让她对于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对于农村的治理与发展,比很多来自城市的第一书记更有体会。“我知道也感受过真正地贫困是什么样的,这对我目前的扶贫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杨书记如是说道,她还告诉同学们,在学生时代,她学到最多的便是团结协作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她,成为她在深入群众工作、奋战基层第一线中最重要的力量。
在杨书记眼中,第一书记这一职位,要求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奉献给农村,从基层得到最真实的信息,了解村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反馈最真实的需求,以更好地进行农村治理,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特色转型发展,为最广大的人民谋福利。作为永城镇中华社区的第一书记,杨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个月三十天,她要工作的日子,就有二十六到二十八天,没有早晚、周末与节假日一说;哪里需要她,她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比如凌晨时分,村民产生家庭纠纷,电话打过来,那么作为第一书记,就必须及时赶到现场,帮助村民解决问题,进行调节。”然而这样的工作状态,则牺牲了她陪伴家人的时间。杨书记笑称:“我觉得有些时候很对不起我的孩子,现在他快成为了一个‘留守儿童’”。当然,杨书记尽心工作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鼎力支持,家人是她能够奋战工作的坚实后盾。
农村建设是为了什么?杨书记谈到,农村建设就是为留守的老人有更好的养老环境;为了青年能在自己的家乡有所作为;为了孩子们能在这里接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充分地发掘孩子的潜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在对中华社区的未来规划方面,杨书记希望能在经济上牢牢抓住集体产业经济、种植经济与养殖产业,突出中华社区的特色产业。在思想建设上希望能够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加强党员培训。将红色文化与党员的思想建设相结合,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党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她还希望能够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帮助真正经济困难的人摘掉贫困的帽子,帮助中华社区的每一位村民都能尝到乡村振兴的甜头。
在访谈的最后,杨书记鼓励更多的青年学子也投身到农村建设发展中来,用知识和青春,推动基层社会前进的步伐。
今日的中华社区,果园飘香,锦鲤满池,而在这稻香蛙声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杨书记来来往往的身影。这个小小的背影,在田间地头的奔波中,把爱深深地播种在这片土地里。
好看重庆,用最美的眼光,去看渝山渝水,好看并看好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