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高坡陡的重庆,工程性缺水一直是我市水利工程最大的“短板”。重庆日报记者7月27日从全市水利工作会上了解到,我市将从今年起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投入900亿元建设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和124座水库,从而解决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水源保障体系。
▲三峡水库 通讯员 王忠虎 摄
从长江、嘉陵江提水为渝西“解渴”
永川、大足、荣昌、璧山、潼南、铜梁、合川、北碚、九龙坡、沙坪坝及江津区长江以北,共11个区,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是我市经济较为发达区域,以占全市约9.7%的水资源支撑了全市32%的人口和31%的GDP,但一直以来却饱受缺水困扰,该区域水资源总量仅为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581立方米,远低于全市1882立方米和全国2187立方米的人均水平。
市水利局规划计划处副处长蒙昌洪介绍,即将开建的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28亿元,由新建的7座水源泵站、3座调蓄型水库和510公里输水管道(隧洞)组成,建成后与在建的安居、小沔2座提水工程和已成的孙家口等6座水库联合运行,将从长江、嘉陵江提水输送至渝西地区,从而解决渝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按照规划,今年内该项目部分工程将先期开工,2030年达到规划设计能力。届时,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年供水量可达11.35亿立方米,可解决渝西1354万居民生活用水,支撑地区生产总值17950亿元,新增保灌面积4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8.4万亩。同时,还可退还生产生活挤占的生态和农业用水5.76亿立方米,实现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将建7座大型水库
工程性缺水是我市水利的最大短板,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蒙昌洪介绍,在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中,将新建124座水库解决我市工程性缺水问题。这124座水库建成后,总库容将达到19.8亿立方米。
蒙昌洪介绍,在新建的124座水库中,包括7座大型水库、67座中型水库以及50座小型水库。其中,7座大型水库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我市供水能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目前,我市共有水库3043座,但其中大型水库仅两座,分别是开州鲤鱼塘水库和大足玉滩水库。而此次新建(扩建)的7座大型水库包括南川金佛山水库、巴南观景口水库以及綦江藻渡水库、开州跳蹬水库、云阳向阳水库、江津福寿岩水库以及万州大滩口水库(扩建)。其中,总库容为1.52亿立方米的巴南观景口水库目前大坝工程已基本完工,蓄水后可为重庆主城茶园—鹿角组团69万人提供城市供水,为沿线小城镇和农村12万人供水,同时还承担重庆市中心城区380万人的生活应急供水任务。位于綦江的藻渡水库建成后不仅可为渝南片区200万人提供饮用水,还为27.5万亩耕地提供灌溉水源,配合其他工程措施可将綦江城区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新建水库50%以上在贫困区县
此次新建的124座水库,约有50%以上位于贫困区县,这也将有力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
蒙昌洪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重庆属于山区地形,特别是位于渝东北、渝东南的贫困区县,更是典型的山区。这些地方河流源短流小,汇水急退水快,洪水接着干旱,过境水量虽然大,但水在低处人和产业均在高处,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提水成本高。且每年的强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时空分布不均,需要建设水库工程进行时空调蓄,即将洪水拦蓄起来供应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将洪水资源化。
据介绍,在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中,约60多个水库布局在我市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和2个市级贫困区县。这一批水库建成投用后,不但可实现防洪和供水功能,同时也能新增灌溉面积,助力贫困区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