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工智能时代——多数人将“无用”?

自Alpha Go在围棋这一领域战胜人类中的顶尖高手之后,人类才惊觉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曾经在科幻片中,让人觉得荒诞而遥不可及的技术正在逐渐地侵入现实,甚至正在以让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进化。在Alpha Go击败人类一年后,新一代人工智能程序Alpha Zero在没有任何人类输入的情况下,通过三天自学,成为了顶尖的围棋选手,以100:0的成绩战胜了Alpha Go。我们无法确定Alpha Go的成型花费了多少时间,但Alpha Zero却在一年内完成了惊人的进化,这难免引发人们的担忧。

李开复曾言人工智能在10年后将取代50%的工作,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单调的、重复性的、不具备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农民、建筑工人,甚至是部分医生或是负责标准化协议的律师。而行业中尖端的,比如研究癌症的医生或在法庭上说服法官的律师,依然只能由人类所从事。

因此,在社会舆论里,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猜想便出现了悲观的失业派以及乐观的乌托邦派两个派别,但实际上两种猜想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太现实。失业派认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必然导致空前的失业危机,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诚然,在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里,都会导致失业率的大幅提升,但是从长远来看,当一部分职业为机器所取代,必然会衍生新的行业。因此工业革命后,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人力劳动,但直到今天,失业率并不位于高值,也未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

而乌托邦派则认为,人工智能加入到生产环节中,必然引起生产力的提升,届时社会上的物资将会前所未有的增加,以致于达到一个供远过于求的状态。诚然,科技的发展必然将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一个层次,曾经危险的、肮脏的工作不必再由人类经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不劳动而得食”。

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依然涉及到公平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已经相当发达的时代里,依然存在需要人为操作的工作,比如科研、创作,这部分不仅需要人力的投入,同时还需要资金,如果大部分人不需要工作却能够获取人工智能生产的物资,可能会导致在工作岗位上的人的积极性的下降,而无人消费导致企业失去了获取利益的渠道,可能会导致科技领域的停滞不前。实际上人工智能无法一下将人类推入共产社会,因为共产社会在经济范畴而不在科技范畴。

再天马行空的假设一下,利用人工智能从事生产的科技公司将会掌握世界上的大多数资源,而剥削依然客观存在,那么依靠物资配给存活的人,是否还能够拥有“价值”?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提到“无用阶级”的概念,在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工作的未来里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大多数人沦为无用阶级,没有工作的人类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也就难以谈及权利,在生存上可能会获得物资,但那是来自一小撮精英的怜悯,而掌控了人工智能的精英,却同时掌握了财富和权力。因此,从自身和人类发展来看,“不劳动而得食”可以实现,但代价高昂,即便基础生存物资唾手可得,但更高级别的需求,依然是稀缺的,需要通过人类的工作以及奋斗来获取。

那么结论已经呼之欲出,在人工智能取代了人类劳动的未来,人类依然需要工作,且不一定会面临大规模的就业危机。因为随着传统工种为人工智能所替代,人工智能所衍生的全新行业也会随之出现,另外在感性的,情感化的领域的需求将会得到增长。归根究底,人工智能只是生产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必然存在工具的设计、维护、推广、更新、回收、保管以及使用等环节,届时将会出现AI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智能化项目人员、物联网工程师等人工智能催生的新职业。

同时服务业将会空前的发达,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极大程度地解放了人类,较大程度的减少人类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而生存资料也同时得到保证,因此服务业需求以及精神层次和情感层次的追求将会提升,进而衍生出情感陪伴类的新行业。比如艺术、创作方面,人类将会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技能的培养,因此艺术类的教育机构将会遍地开花。而保姆的传统职能由人工智能所取代,而向情感型转变,比如陪伴儿童或老人。

需要注意的是,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不一定以人类的形态出现在生活里,它们可能是智能的,能够自己制作食物的烤箱,或者其他智能家电。值得庆幸的是,人工智能目前尚未成熟,也就是说在短期内,人类都不必担忧工作被人工智能夺取。不过如今的年轻人如果不紧跟时代,保持学习的态度的话,那么在未来数十年内,人工智能发展成熟后,将很可能面临失业而无法找到工作的中年危机。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