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媒 > 正文
中国青年报 | 百名学员汇聚缙云山,学习生态环境治理实践
06-29 09:27: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来自川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培训班”的百名学员汇聚缙云山,专题学习缙云山生态环境治理实践。这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培训班”在重庆市委党校学习阶段“现场观摩+理论教学”五场主题活动之一,身临其境,从概念到行动,让人深受教益。

这里对大多数人或许并不陌生,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小城北碚是文化的“诺亚方舟”,大批文化巨星蜗居于此,郭沫若、老舍、巴金、冰心、胡适、梁实秋……他们在这里坚持文化抗战,给重庆这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地区的指挥中心无穷的韧劲与动力。晏阳初在北碚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洞穿历史烟云,试图给战后中国乡村描摹一幅振兴的蓝图。也在这个时期,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把北碚建成闻名遐迩的花园小城,山、水、园、林、江相互依偎,北碚的历史基因里完整地安放着朴实的生态观。

今天,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时,人们蓦然发现,北碚人“不负山水不负卿”,守护绿色家园、接棒生态文脉已成为每一个北碚人的行为自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成为重庆为政者的“断腕”行动。2018年6月,重庆、北碚两级党政轰轰烈烈展开缙云山保卫战,强力拆除违法建筑、科学系统修复生态成为干群的合声。“直面问题、精准施策、保护自然、保障民生”,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越要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

黛湖是缙云山保卫战由乱到治的缩影。这里,旧貌换新颜,增绿、添景、去商业……休养生息后黛湖烟波浩渺,宛若仙境。

腾龙垭观景台鸟瞰山水北碚,成为缙云山必去的“网红”打卡地。谁曾想,蝶变前的腾龙垭曾一度是脏乱差的“部落群”。腾龙垭按照“半山做特色,市民共享;山下做加法,升级产业”的构想,挖掘缙云山生态优势资源和文化内涵,对生态承载量做减法、实施生态搬迁的同时又做好生态涵养功能的加法,同步谋划区域提档转型,科学有序发展环山休闲度假、康养产业,打造缙云旅游度假区。

古今兴盛,皆成于实。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绿色发展、关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须见人、见事、见行动,北碚以缙云山环境整治为契机,在755平方公里土地上统筹将“陪都文化、乡村建设文化、民俗文化、温泉文化”与“生态资源”相结合,恰到好处地实现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北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展现小而美的发力点,这是缙云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动力源”与“落脚点”。

家在青山绿水间。科学的方法论是人们正确推动社会活动的思想武器,考察即将结束,缙云山的生态环境治理留给笔者诸多启示:高位推动、尊重规律、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凡此种种,或许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吧。

车过缙云山“生态文明实践中心”,悄然发现矗立一旁石碑上醒目地镌刻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学者曹学诠考证,古之巴山即今之北碚缙云山,好一首跌宕有致,婉转隽永的诗篇,好一幅生态文明的时代画卷……

冯俊锋 

(作者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经济学博士后,长期从事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研究,著有专著《乡村振兴与中国乡村治理》)

原标题:家在青山绿水间——缙云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法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