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苗岭深处的坚守: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学校
一个都不能少。为了一个学生,也要坚守。
贵州苗岭深处,群山之间有一个苗寨叫党干,苗寨里有一个山村小学叫党干小学,党干小学有一个山村教师叫杨昌军。他师范毕业后,来到这所山村小学教书,一干就是19年。
今年,他的在册学生只有1人。
党干苗寨,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雷山县交界处苗岭深处的丹寨县排调镇。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苗家人曾一度过着桃花源般的隐世生活。
党干一带的大山里生活着的是一支短裙苗。苗家姑娘的服饰以刺绣及全身镶满银片的七寸短裙为主,头上插着巨大银角,身后为织锦花带,花带下垂有流苏,行走时流苏摇曳。地处深山,少与外界接触,让这支苗族保存下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
封闭久了,苗家人渴望走出大山。而走出大山的桥梁便是山里的学校。
大山里的党干小学有着60多年的历史,许许多多的苗家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苗寨里,党干小学教师杨昌军每天早上都会在校门口迎接自己的学生。
19年前,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杨昌军毅然选择到县内一个边远的教学点教书。2001年,随着部分乡村教学点合并办学,杨昌军回到了家乡党干小学这个至今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中心小学任教。
党干小学全校师生在校园里举行升旗仪式。
杨昌军刚来时,党干小学的学生达400多人,有十几名老师上课。2012年丹寨县开始实施村级小学到乡镇集中办学模式后,教育部门考虑到党干小学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就保留了这所学校并改为教学点,开设有一、二年级两个班。那一年,还有三十多名小学生在此就读。
近年来,随着前来就读的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党干小学目前只有一年级的一个班,老师也剩下了杨昌军一个人。2018学年开学时,党干小学只来了一名适龄女孩子王芳英,其他的7名都是3至6岁的学龄前幼儿,其中还包括杨昌军自己6岁的女儿杨军丽。
王芳英是党干小学唯一在册的一个学生。
王芳英今年7岁,家住党干村3组南猛苗寨。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8口人,爷爷瘫痪在家,她的父母为了照顾她爷爷只能在家务农,不能外出打工,所以她也没有跟寨子里的其他小朋友一样到山外去读书,结果就成了党干小学唯一的一个小学生。
杨昌军在给一年级上语文课。王芳英听得很认真,身后是来旁听的杨老师6岁的女儿杨军丽。因为是旁听,杨军丽显得有些烦躁,坐在座位上晃来晃去。
即便只有一个学生,杨昌军上课仍然是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有着19年小学教学经验的杨昌军,希望能够用自己所有知识为山里娃启蒙,让他们走出大山后能够有所建树。杨昌军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开展教学任务,每个星期都排满了语文、数学、德育、艺术等各门类30节课,一个人包揽了一年级所有课程。
一年级的课上完了,杨昌军让王芳英自己做作业,他来到隔壁的学前班,给学前班的7个孩子上课,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数字、拼音书写,学习简单的绘画。
学前班的孩子太小,铅笔磨得光秃秃的也不知道削一下,杨昌军准备了一个削笔盒子,用裁纸刀帮助孩子削铅笔。削下来的笔屑装进盒子里,下课后倒进垃圾桶,以此教育孩子们爱护环境卫生,爱护雷公山。
杨昌军的妻子刘丽是学校厨房的后勤工人,每天负责学校营养午餐。唯一的小学生王芳英享受国家营养午餐补贴,每一餐由国家补贴4元,她自己家出1元。学前班的7个孩子中午也在学校吃饭,刘丽每天就为他们的午餐忙碌着。
看着孩子们吃饭,是刘丽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其实,党干小学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杨昌军之所以能够坚守深山苗寨19年,与刘丽在后面的默默奉献是分不开的。她几乎包揽了学校所有勤杂活路,从干净整洁的校园就能看出她的付出。
课间,孩子们在教室里玩耍。学校没有宿舍,杨昌军进城买来海绵垫,将多余的课桌拼凑起来,铺上海绵垫后就变成了一张大床,孩子们中午就在这里午休。
教师节来了,一年级学生王芳英想送老师一点礼物,但是想了半天也不知道送什么,最后画了一幅画送给老师,祝老师节日快乐。
下午放学了,杨昌军敲起放学的钟声。王芳英走出教室,向老师说了再见,奔跑着回家去了。学校的钟是一截生锈的钢管,使用了十多年。钟声在大山里久久回荡,除了告诉学生下课了,还是告诉山里人:孩子放学回家来了。
下午放学了,学生叽叽喳喳离开了学校。校园里清静下来,杨昌军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写教案、做教学计划。
大山里,党干小学(右上方四合院)为了一个学生而保留下来。杨昌军,这个坚守了19年的山村教师仍将坚守。
杨昌军说:“十几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山村的教学生活,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周边七八个村寨的低龄孩子们上学都要到二十多公里外的镇上,各方面都很不方便。目前留在教学点的孩子都是因为家庭困难等特殊原因无法外出就学的学生,党干小学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有书读,为了他们,我将在这里一直坚守下去。”
文图:黄晓海 杨武魁
来源:贵州都市报 都市E家
编辑:申凌
编审:廖波 吴华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