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各省旅游账单:黑龙江收入增速最高,陕西游客量第一
10月9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了《2018年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据测算,2018年国庆节长假七天,国内接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统计数据显示,国庆国内游客和收入增速均创近10年新低,也是首次降至10%以下。
上游新闻记者(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对国庆长假期间各省区市旅游收入情况统计显示,江苏以578.5亿元列旅游总收入排行第一名,陕西省成为接待游客总数最多的省份达7002.33万人次,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等13个省的旅游收入均超过300亿元。
两大旅游高地总收入,中部地区远超西南地区
上游新闻记者对31个省份公开信息进行统计发现,国庆期间游客人次同比增速方面,北京、天津、辽宁和海南低于10%,河南、贵州、新疆、黑龙江高于30%。国庆期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速方面,15个省份高于20%,其中黑龙江最高,达到40.60%。
北京的游客人次同比增速最低,只有2.60%,同时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速(7.80%)均低于10%的,也只有北京。与之对比,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均较快的有河南、新疆、贵州和陕西。
接待游客人数方面,陕西国庆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共7002.33万人次,同比增长24.22%,游客人次最多;旅游总收入达393.93亿元,同比增长33.08%。河南的游客接待量居于次席,为618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4.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33.5%、37.7%,创历史新高。
就区域游客人次总量来看,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组成的中部区域,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组成的西南区域,相对比较突出,这两个区域都是旅游高地。但在旅游收入方面,中部区域超过西南区域一大截。以云南来看,国庆期间游客人次为2238.98万,同比增长19.95%;旅游收入176.74亿元,同比增长40.60%,这一增速是最高的,但收入只有中部区域省份的一半上下。
受景区门票降价影响,游客量和收入尚未形成正比
结合多个省份的数据对比,旅游人次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并没有形成正比关系,也就是两个区域同样的游客量,旅游收入差距却较为明显。其中,江苏旅游收入为578.62亿元,为目前统计数据中最高,但游客人次为4601.62万,低于广东、浙江、贵州等地,尤其是陕西,游客人次是江苏的1.52倍,但旅游收入是只有江苏的0.68倍。
造成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游客的停留天数以及消费支出。湖北省官方调研组就曾表示,湖北的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只有浙江的六成,湖北绝大部分旅游仍为“一日游”“观光游”,发展水平不高。当下旅游市场需求结构中,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业态产品已在不断扩充,在与观光等传统旅游需求的竞争中,已有分庭抗礼乃至渐成主流的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不同级别的重点景区整体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湖南省纳入监测的127个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1290.4万人次,同比增长35.1%;山西省纳入重点监测的35个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83.7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6.12%;福建省纳入监测的25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98.69万人次,同比增长15.2%;累计实现门票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26.0%。
景区门票降价是造成上述情形的一大因素。一方面,门票降价虽然降低了部分单个景区的门票收入,但拉升了游客量,使得整体景区的门票收入得以增加。
门票降价也不一定带来客流增长。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九华山共接待28.2万人次、门票收入2494万元,分别同比下滑8.2%、15.2%。
另外,门票降价拉升游客量,一定程度上也加剧对景区承载量的挑战。国庆期间,因达到接待能力极限,多个景区或主管部门而被迫发出预警,比如贵州梵净山景区连续四天发布旅游预警信息。
上游新闻记者 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