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250名科学家联名警告,苹果AirPods可能致癌”登上热搜。
这篇新闻可靠吗?
根据国内媒体的说法,这篇报道的出处是英国的《每日邮报》。
媒体指的应该是下面这篇报道:
在《每日邮报》的原文中,确实引述了一份请愿书,要求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非电离电磁场(EMF)带来的潜在危险表示“严重关切”。
这份请愿书中,从头到尾没都提到AirPods耳机,甚至连无线耳机都没提过。
其实《每日邮报》也不是这篇文章的原创者,相似的文章在3月7日就出现在了博客网站Medium上,换句话说,这是一篇自媒体文章。
至于报道中提到的请愿书,更是从2015年就存在了。
据刊登请愿书的网站说,他们这些年分别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各国领导人提交请愿书,至今未得到过回复……
原因很简单:证据不足。
报道的原文里就援引了一位Kenneth Foster教授的言论,据他介绍,无论是世卫组织还是各国卫生部门,都不认为有可靠证据表明电子产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有些人早不提晚不提,偏偏现在来嚼老梗,只能说喜欢搞个大新闻,在3·15把苹果批判一番。
另外跑个题,《每日邮报》虽然是英国发行量数一数二的报纸,但一向被认为不太靠得住。
在2017年初,维基百科就已经禁止在编辑百科词条时引用《每日邮报》,因为该报属“不可靠消息源”。
维基百科编辑部对这份老牌报纸评价相当不客气:"核查事实不力、耸人听闻和纯粹编造"。
连一向不靠谱的俄罗斯媒体都没有得到这个待遇。
电子产品辐射无害,科学家说的
辐射并不是随着手机、路由器、WiFi……们的发明才产生的,从宇宙诞生起,辐射就存在了。
上到太阳、月亮,下到泥土、岩石,全都在时时刻刻散发着辐射。
甚至连人体都在散发辐射:我们心脏跳动时会产生电信号,将它记录下来,就是心电图。
所以,躲避辐射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嘛!
这些形形色色的辐射可以分为两类:能量较高,可以电离原子、分子的称为电离辐射;能量较低的则为非电离辐射。
常见的电离辐射源包括X光、核反应堆、放射性同位素等,它们可以直接杀灭或损伤细胞,令蛋白质变性,或者改变DNA的结构,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是没有机会接触大剂量的电离辐射的。即使不得不接受医疗辐射(X光、CT),在医院完善的防护措施下,剂量也相对安全。
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手机、微波炉、路由器……等电子产品散发出来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有两种: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微波炉能加热食物,就是利用了非电离辐射的热效应。
没有人会钻到微波炉里烤自己,所以科学家真正关心的是非热效应。
过去几十年,围绕“电子产品辐射是否能通过非热效应对人体产生伤害”这个问题科学家做过无数的实验,前后发表了数万篇论文,至今结论依然是:证据不足。
出于谨慎,各国监管部门仍然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标准来控制电子产品辐射强度。
只要是符合相关标准的电子产品,完全不必担心辐射的危害。
造谣容易辟谣难
虽然科普工作者做了艰苦的努力,但是仍然无法消灭关于辐射的谣言。
AirPods被质疑致癌,只不过是近些年来反辐射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
为了反辐射,有些地方还发生过英勇的业主们团结起来,拆掉运营商基站的壮举。
比如成都的华邑阳光里小区。
2018年10月,运营商进入该小区修建基站被阻止,原因是部分业主认为“新增的设备有辐射,会对人的身体带来危害,而现在手机信号是可以用的,并不差。”
运营商只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住户科普基站无害,还实地测试了小区的辐射,证实符合国家标准。
部分住户依然不买账,还破坏了运营商的设备,甚至和工作人员动起手来……
协商无果,物业只好贴出声明:
因小区部分业主强烈反对手机信号覆盖设备的辐射威胁健康,现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将对屋面通讯设备停电并停止使用。
结果又有住户不满,表示:你们不要用,我还要用呢!
这个表态为时已晚。
几天后,三大运营商的联合声明出现在小区门口,表示将放弃小区内的信号维护,对于一切相关投诉,概不受理。
没几天,上不了网、大不了电话的业务们就主动把运营商们请了回来。
对电磁波过敏,是一种精神病
中国的砸基站先锋们在西方同样可以找到知音,他们就是“电磁波过敏症”(EHS)患者。
这类患者无一例外地表示自己对电磁波异常敏感,一旦接触路由器、基站、电器等辐射源(甚至是电池)就会出现种种过敏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红疹、头晕呕吐、心悸、耳鸣……
为了躲避折磨人的电磁波,许多EHS患者不得不逃离现代生活,躲入远离城市的角落,成为当代隐士。
在美剧《风骚律师》中,主人公的哥哥查克就是一个典型的EHS患者:
而且,这还不是个案。据世卫组织估计,每百万人中就会有几例出现。
EHS患者的存在,一度让人怀疑:难道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真的有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2004年,世卫组织在捷克的布拉格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
在严格受控的条件下,科学家验证了EHS患者对电磁辐射的辨别能力,结果实验对象完全无法分辨真正的电磁场与伪造的电磁场。
所谓的“过敏”根本不存在。
除了部分症状可能是由显示器的眩光、环境噪音、过度疲劳等引发之外,大多数的EHS,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在医学领域,存在著名的安慰剂效应:只要患者相信药物有效,哪怕吃下去的不是真药,也能起到效果。
EHS患者则表现出典型的“反安慰剂”效应:一个没病的人如果坚持认为自己有病,他身上就真的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当接受了“电磁波有害”的心理暗示后,EHS患者就会不自觉的实践这一观点,最终连自己都被骗了。
华邑阳光里小区的反基站先锋们,保不齐就有这种病。
真正靠谱的防辐射建议
从原理上来说,电子产品防辐射根本是个伪命题。但这不妨碍市面上的防辐射产品百花齐放。
防蓝光眼镜
由于蓝光影响人体的生物节律,防蓝光可能有一定的意义,但这跟辐射搭不上什么关系。
不过,代价是显示器严重偏色。
为了校准显示器的颜色,厂商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经费改进软硬件,结果用户一副眼镜就毁了。厂商心里苦啊!
仙人掌/仙人球
沙漠植物的生命力无比顽强,或许部分商家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宣传仙人掌可以“防辐射”。
这一点只是空想罢了。电磁波在空间中呈直线传播,一棵植物怎么可能让辐射转弯、汇集呢?
孕妇防辐射服
以下是货真价实的防辐射服:
相比之下,孕妇防辐射服最大的作用应该是在公交、地铁上提醒别人:我是孕妇,请让座。
针对电子设备的防辐射毫无意义,大多数的防辐射产品其实也防不了辐射。
那么,日常生活中,真的没有任何必要防辐射吗?
还是有的。
我们每天跟手机、电脑的辐射较劲,却忽略了太阳系内最大的辐射源——太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评级,日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级致癌物,即“确认可以致癌”。
世界上皮肤癌发病率最高的,就是热衷于“美黑”的欧美白人。
所以,日常防辐射的第一条建议,就是防晒。
一位名为Derek Muller的物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期节目,探寻世界上辐射最高的地方,最终揭晓的答案既不是切尔诺贝利、也不是福岛,而是烟民的肺:
由于烟草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钋-210,镭-226及铅-210,在经年累月的吸烟后,烟民肺部的受到的辐射剂量可以达到福岛隔离区的10000倍以上。
所以,防辐射的第二条建议就是:戒烟。
原标题:“250名科学家联名警告,蓝牙耳机可能致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