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忠县,为推广弘扬“忠文化”支招
9月7日,“忠文化”研讨会在忠县举办。研讨会上,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徐小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等15位专家学者就推广弘扬“忠文化”为忠县支招。
忠文化加快重庆地方文化发展
忠县“忠文化”,发端于巴蔓子“刎首留城”的忠信忠义,历经几千年传承弘扬,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希望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动‘忠文化’的打造,加快推进重庆地方文化发展。”忠县县长江夏表示,希望能借助本次研讨会的集体智慧成果,更系统地规划“忠文化”的建设,使之在可观可感、可学可用上再添新花、再塑新景,为推动和服务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献智助力。
从巴蔓子“刎首留城”、严颜“断头不降”发源了“忠文化”,到如今包括4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在内的300多名各类道德标杆引领的忠文化,已成为忠县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宝贵财富。三国将军甘宁、唐朝贤相陆贽、诗坛宗匠白居易、巾帼英雄秦良玉、红岩志士罗广斌、全国劳模李淑娥、火海英雄杨钢……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着忠文化,厚重的忠文化不断地润育出一批又一批杰出英模。
忠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建琼介绍,忠县将“忠文化”的传承和建设摆在了文化大繁荣的最重要位置,今年,忠县县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忠县“忠文化”建设工作方案》,通过不断地挖掘提炼,丰富完善了忠文化的五大内涵,让能忠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忠文化要有新的传承
忠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积淀千年的忠文化源远流长、享誉华夏。古往今来,忠文化在忠县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时过境迁,忠县该怎样继承深入挖掘忠文化?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徐小跃认为,认识“忠文化”的含义,首先要知晓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其核心是仁义礼智信五常。“忠”这个范畴就能够全面包涵上述意义,体现为忠爱、忠正、忠敬、忠善、忠诚。“在下对上的‘忠’是必要的,忠君爱国,但还要知道,‘上思利民曰忠’,就是在上者要对人民爱戴。鼓励人民向善也是‘忠’的一个很重要的属性,故所谓‘教人以善谓之忠’。”
徐小跃认为,要结合“恕”道来宣传“忠”,另外,还要“廉忠”,官员不但要做到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更要做到为人民带去利益,为人民服务。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勇发表了“忠文化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主题言论,周勇认为发展忠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筑牢忠文化的物质基础,有了物质基础文化才有载体传承,有科学的基础文化才能代代相传。
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则从文学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助推忠文化发展,陈川认为,文学是讲述故事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优秀作品的创作能增强忠县文化品牌,助推忠文化传播。
要落地形态化才能长久传承
“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或者是要来忠县旅游的人,他们想看的是忠文化在哪里?”重庆市文联副主席杨矿说,忠文化更多的是停留在传说中,史料中,宣传中,但是缺乏具体的表象。“忠文化必须要落地形态化,才能长久传承下来。”
杨矿认为忠县是全中国唯一一个以忠字命名的地方,每个人到忠县来要看什么,要看忠,就去忠文化园。要让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都到忠县来感受忠文化。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刘德奉也提到了关于忠文化园的建设。“从全国来讲,目前还没有一个以忠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实体项目。”刘德奉建议忠县尽快落地这样的项目,用实体性质的项目来承载忠文化,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三部分,包含中华忠文化园、巴蔓子文化园和世界各国忠文化园。
“让忠文化成为忠县的符号,解决好忠县文化标志标杆的问题。”重庆日报副总编辑姜春勇从宣传和传播的角度来支持了忠文化园的思路。“忠县要打造一个标志性的平台。我们到了重庆要去解放碑、有大礼堂,到忠县来标志在哪里?我建议打造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场所。”姜春勇说,如果忠县打造一个全国的最大的忠文化公园或者忠文化广场,可以设置巴蔓子的塑像,各种碑刻,甚至地面可能每一块地板砖都是一个忠字,从现在传播角度讲,会起到很大的传播的效果。
姜春勇认为,历史文化应该活在当下,服务当代,谨防忠文化厚古薄今。忠县应有标志性和名片化的东西,让游客来忠县有一个打卡点。
上游新闻记者 罗永攀 实习生 沈怀良 摄影 李斌